卫星设计与组装、月球探险、火星登陆和太空育种,这些曾经只能发生在航天研究所、航天公司、航空航天院校的情景,如今已经可以在国内众多中小学校的课堂中见到。学生可以操控专业测控设备,接收卫星的在轨状态,查看轨道高度、经纬度、星上温度、地磁信息等专业数据,还可以设计并组装卫星载荷模型,以及从航天员视角体验舱外任务。 (北京永泰小学学生向全国人大代表甄兰芳演示“少年星一号”测控设备和软件) 中国航天事业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在近些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再到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都在表明我国的航天科研实力越来越强。同时,公众通过媒体越加高频的报道,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当航天科研及应用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科普教育工作才能够得以展开,科普教育工作的意义也因而显现。但是,相对于我国日益强大的航天科研实力,我国的航天知识科普力度还较小,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然而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为此,国内一些商业航天公司看到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与契机,开始探索针对青少年进行的航天科普教育业务。成立于2015年的九天微星就是其中之一,其在2016年开始在国内进行航天STEAM教育理念实践。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九天微星已发射一颗教育共享卫星、建立了一个航天研学基地、为全国十多所中小学建立了卫星测控分站,并将自主研发的航天STEAM课程输送进数十所中小学校。 作为一门新兴的青少年教育学科,航天STEAM教育的市场切口、应用场景在哪里?入门门槛有多高?目前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市场规模将有多大?同时作为一条新兴的教育行业赛道,已入局的企业又将如何应对缺乏融合的教育资源、缺少专业师资和培养机制等问题? 对于以上发问,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首席教育官黄忠,九天微星太空文创事业部总经理杨叶南,他们有怎样的思考和实践?对于航天STEAM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又有何预判? Q:目前九天微星的主营业务都有哪些? 黄忠:九天微星是一家商业航天公司,我们做的是微小卫星的创新应用,并用微小卫星服务于各个细分行业。在2015年前后,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域有不少卫星研发方向的初创公司,都在就如何降低成本并找到持续变现的方法寻找解决方案。而我们则选择发射共享卫星,来分摊卫星制造、发射的成本。 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是九天微星发射的第一颗服务于细分行业的微小卫星。同时,九天微星还为国内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测控站,学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测控设备和教学软件,对“少年星一号”发送操控指令并接收数据资源。这种测控在轨卫星的互动体验大大激发了中小学生对航天的关注和兴趣。 Q:目前国内做航天STEAM教育业务的公司很少,为什么九天微星会选择这个切入点? 黄忠:之所以选择教育作为第一颗微小卫星的服务领域,是因为我们原计划在2017年初发射一颗验证卫星,进行在轨测试。但当时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能让这颗验证卫星有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恰巧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意见,将这颗验证卫星用于教育领域,为中国的航天科普教育提供助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航天科技知识。 2016年,我们在设计和研发这颗验证卫星时,希望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研发设计中,所以我们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启动了“少年微星计划”,面向全国的青少年征集他们对“少年星一号”的功能设计创意。同时,为了增加这颗卫星的教育属性,我们也多次在公立学校内为学生开展航天STEAM教育讲座,了解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和需求。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航天知识的求知欲望非常大,想象力非常丰富,学生们更是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有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专业,问得很深,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有关注航天方面的知识。对此,我觉得对青少年进行航天科普教育既重要也必要,并且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努力。 同年,九天微星决定开设教育业务,希望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些努力,也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可以学习到专业的航天知识。同时,我们也相信有效的科普对于技术本身也是有益的,至少在政府政策制定、后续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Q:目前国内航天STEAM教育市场发展处在怎样一个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何? 黄忠:我认为国内的航天STEAM教育刚刚起步,还处于萌芽期,但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并且,我认为人类早晚要进入“跨星球社会”,在它到来之前,教育是最好的准备。而我们在开展航天STEAM教育讲座时,孩子们的天真想象常常让我很惊讶,比如他们认为卫星可以发出激光光束,可以在太空中打“坏蛋”,也可以“长出”机械臂,抓走太空垃圾。让这样的孩子有接触太空、接触卫星的机会,我认为就是在培养未来星际大航海时代的麦哲伦和哥伦布。 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进入这个赛道,也证明了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从市场需求看,航天STEAM教育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在中小学生中很受欢迎;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此课程打造品牌、获取优质生源;对家长而言,他们很看重航天STEAM课程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系统性思维的培养,并且航天STEAM教育也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可,所以他们也开始关注航天STEAM教育。<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