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中国的出口总额是 2661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位,在当时只相当于美国出口额的 34%,德国的 49%,日本的 56%。而 2013 年就已达到 22090 亿美元,被世界称呼为新的世界工厂。随着目前中国人力成本、环境成本的逐年提高,以及中国向高端制造转型,加上现阶段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很多低成本制造型企业纷纷开始回到美国或是寻找下一个落脚点。 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由于各种优势因素组合,成为了制造型企业新的心头好,其中又以印度和越南最受关注,不过多数人都看好印度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但潇湘财经分析师佘凯文认为越南才会是,具体可从 6 个维度探讨。 一、经济势能:GDP 印度碾压越南,结构不合理成印度发展难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在传统 GDP 大国中,制造业所占比例都分量十足,比如目前中国制造业占 GDP 比重为 29% 左右,德国制造业占 GDP 比重约 26%,日本制造业占 GDP 比重为 20% 左右,美国近几年经济增长停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制造业外流,2017 年美国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仅为 11.3%,到达历史新低,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将 " 使美国再次强大 " 的矛头指向制造业的原因。反之,我们可以通过该国 GDP 的成长及构成来了解制造业在该国的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快易理财网 乍一看好像印度和越南完全没有可比性,在 GDP 总量上印度完爆越南,但这两年印度国内的经济增速较为不稳定,2017 年受到上年年底莫迪政府的 " 废钞令 " 影响,2017 年一、二季度 GDP 增速只有 5.1% 和 5.8%,直到下半年才有所回升。何况印度政府公布的 GDP 数据向来水分十足(2015 年初,印度调整了 GDP 的计算方式,计算 GDP 的基准年份从 2005 年后移至 2012 年,生产成本计价也改为市场计价,此举令印度经济数据大幅修正)。 印度 GDP 的构成超 60% 是在服务业,制造业目前占印度 GDP 比重 15% 左右,而在 2014 年越南制造业占 GDP 比重就已经达到了 19%,显然同为发展中国家越南的经济结构更为合理,再考虑到 GDP 增速,越南目前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加上受到我国 " 一带一路 " 的影响,越南承接了大量国内的产业转移,2018 年开始预计越南将出现一波高速增长。 另外,还有一项指标不可忽视,那便是两国人均 GDP,2017 年越南人均 GDP 为 2343 美元,而印度只有 1939 美元,不管是人均生产力还是购买力上越南均超过印度。 二、政策搭台:政策上印度看似放闸,却又自毁前程;越南坐收 FDI 红利。 印度自 2014 年莫迪担任总理以来,将大力吸引外商投资作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想借助印度人口多、成本低的优势,再通过效仿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来大力推动 " 印度制造 " 这一品牌。在此期间出台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如 2014 年出台的 " 来印度制造 MII 政策 ",该政策第一次允许印度国防部门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审批实现外商最高 49% 占股的投资。 2016 年 6 月 20 日,印度政府进一步对外资实行开放,出台《2016 年印度全面改革外资直接投资规定改革法案》。该法案的规定,印度向外资完全开放国防和民用航空领域,即国外的投资者可以完全拥有这两个领域的企业所有权。如食品产业、零售、广播电视媒体、农业和医药领域的投资限制也有所放宽。 此外,针对一些具体行业印度政府也提出一些计划或目标,如 "2026 汽车任务计划 " 是印度政府一大目标,目的是想让印度汽车工业在 2026 年跻身世界三强,对 GDP 的贡献达到 12%,占制造业比重的 40%。 这些政策或计划的实施,给印度制造业带来了巨大提升,以汽车工业为例,汽车行业的重大投资项目是印度较早对外国资本开发的制造行业之一,在欧美和亚洲厂商纷纷涌入的同时,使印度成为了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高质量供应商。 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16 年底,莫迪政府开始推行 " 废钞令 ",之后 2017 年 7 月 1 日,其建国以来最大的税制改革开始实施,这些政策对印度制造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废钞令,本意是打击 " 洗黑钱 ",但是废钞令把 500 卢比和 1000 卢比钞票都收回银行,这直接导致投资者对印度经济产生担忧,以及收回大面额钞票并不利于印度社会的各类商品的交易和流通。 税制改革本意是想把地方的税收归中央统一收取,现在变成除了中央政府收税外,各地方政府也要变相收费,很多企业不堪重负,投资热情大打折扣。 总的来看,印度目前的政策体质还没有完全成熟,政策变化给市场带来的正负影响都比较大,这是现阶段印度想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一大阻碍。 再看越南,越南的制造业与 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越南 FDI 的流入 60% 以上都集中在加工制造业。1986 年越南政府紧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进行体制改革,提出了 " 革新开放 " 政策,进而打开了 FDI 的大门。1987 年越南政府出台《国外投资法》,试图加大对外商外资的吸引力,借助当时周边国家如新加坡、泰国等经济提速,确有资本输出的需求,越南政府的设想看似步入正轨,可世事难料,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周边各国都遭受重创,FDI 开始紧缩,越南也难以避免。 直到 2000 年初期,越南正式加入 WTO,并且出台了新的《投资法》,在这双重利好的影响下,国外投资开始了新一轮明显增长,但不知是造化弄人还是好事多磨,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FDI 又一次开始出现萎缩。一直到 2014 年左右,受中国 " 一带一路 " 政策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周边以中、韩为首的外商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入越南,2017 年越南 FDI 总额达 359 亿美元,同比狂增 44%,创下了十年来的新记录。 越南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制造业发展,除了在 2006 年新《投资法》中规定对外资无差别待遇,并对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土地税收方面给予诸多优惠,还与多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使其在国际贸易方面所受到的阻力较小,相比较中国或印度,越南出口货物需缴纳的关税就要少了很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