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即将进入最后一周,ofo 依旧活着,但几乎没有人还能对这家陷入泥潭的公司抱有乐观情绪。 过去数月,卖身、融资、借款的真假消息层出不穷,海外业务回撤、诉讼、押金难退等负面消息缠身,ofo 方面虽然试图力挽狂澜,但还是无力扭转急速下跌的口碑。 ofo 这样糟糕的时刻还将在可期的未来中延续下去。「救世主」 的席位依旧空缺着。其背后的潜在金主,滴滴与蚂蚁金服均未在价格等问题上与管理层达成一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即便戴威的心理预期不断降低,但还是挡不住资本市场下降得愈加猛烈的报价。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深网》,在摩拜以 27 亿美元卖身后,戴威的报价就已经从 40 亿美金左右下调到 25 亿美金了;但随后,资方反馈的态度,让可能的成交价迅速降到 20 亿美元以下的区间,「7 月之后市场上还说 20 亿美金以上的传闻,都是假的」。 多位投资界人士透露,如今,资本市场对 ofo 的估值已经在 10 亿美元,甚至更低。不仅如此,作为最有可能的潜在收购方,诚意已经不足的滴滴极有可能仍在伺机 「抄底」,继续对报价进一步压低。 这无疑会让 ofo 的日子愈加艰难。 此前,ofo 已经进行了多轮裁员,而不断尝试的商业化也为其带来了一些额外收入;但若想倚靠这些摆脱危机,仍是杯水车薪。 在这场拉锯战中,几乎所有人都在企盼戴威低头。没有人知道这一天何时会到来;至少现在,曙光仍未降临在 ofo 身上。 单车危局 ofo 已经没有太多等待的余裕。 虽然一直被外界认为在生死边缘上徘徊,但在 6 月之后,业务基本盘上层出不穷的危机,使得形势空前严峻。 诸如 ofo 曾力推的海外业务,自 6 月开始,已经撤出或暂停在澳大利亚、印度、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业务。 三四线城市业务也在不断收缩。《深网》了解到,从年中开始,ofo 的 「空军」已经在不断裁撤。 「空军」是 ofo 的特有编制。在 ofo 的体系中,部分二线及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均为「空军」。作为 ofo 曾经高速开城的历史性产物,「空军」一度承载着戴威扩展业务外沿的野心。但遭遇危机后,「空军」部队的调整却也首当其冲。 事实上,从了解到的情况看,过去数月,ofo 主动裁撤或员工自行离职的幅度已经超出一家正常运作公司的人员流动范畴,其业务收缩趋势已然十分明显。 而资金链的危机,也使得 ofo 相关的诉讼与纠纷不断增加。 在 7 月,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ofo 智能锁通信服务商表示,由于 ofo 超过半年未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该服务商将对其服务的 300 万辆单车智能锁停止服务。 物流公司层面,ofo 目前已拖欠了云鸟、德邦、百世物流等多家物流供应商上亿元人民币的欠款。其中,百世物流的诉讼已于近期开庭。 数额更为庞大的欠款可能还在供应链上。 在 8 月 31 日,作为 ofo 重要供应商的凤凰自行车向 ofo 发起诉讼。根据相关公告,2017 年,凤凰自行车与 ofo 方签订了《自行车采购框架协议》后,凤凰自行车与东峡大通签订了多份采购合同,截至起诉之日,ofo 方面凤凰自行车货款 6815.11 万元。 一位供应链人士告诉《深网》,ofo 的供应商欠款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凤凰自行车身上,如若 ofo 不能及时拿出还款承诺,极有可能会有更多供应商向其发起诉讼。 「凤凰是上市公司,ofo 已经影响了他们业绩」,该人士认为,相对而言,其他非上市企业会更有耐心,因为担心集中挤兑可能会导致完全拿不到钱,各家的诉求可能是希望 ofo 能给出一个分期还款计划。 这或许会给予 ofo 一定喘息时间,但也不过是缓兵之计。 如若不能尽快与资方达成一致,危机影响的层面仍会不断扩大,甚至有可能最终会破产清算 —— 这并不是创始人戴威希望看到的结局。 收购僵局 但与资方达成一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早在 8 月初,一位接近 ofo 某资方的人士就透露,无论谁接盘,ofo 糟糕的账面都决定了最迟 9 月就会出现一个各方达成的妥协性结局。 但这样的预期仍会大概率落空。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