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能电动汽车普惠于中国用户」,这是沈晖团队创立威马汽车的最大初衷。新造车势力中不乏行业变革的摇旗呐喊者,但威马的愿景似乎更朴实些,用沈晖的话说,威马更想做的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 9 月 28 日,威马在温州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兑现了诺言,宣布首批 EX5 正式开始交付,一辆辆满载着 EX5 的物流板车驶向了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 从量产车到批量交付,对于业内众多造车新势力来说可谓两大魔障,但威马汽车,显然在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们说过的,我们做到了」。 难度不小,但交付现场威马发布的 1 万和 10 万的目标,展现了足够的自信。铺量的背后,威马真正的野心在于要用补贴后 11.23 - 16.48 万的威马 EX5 拉开智能电动汽车普及时代的序幕。 做汽车界的「小米」,让大家用得起 科技的伟大不在于超级,而在于普及,是威马汽车一直强调的观点。的确普及者,听起来不像颠覆者或者创造者那般伟大,但是普及者绝对不渺小。促成中国家庭白电产品普及的海尔;在中国,实现智能手机人手一台,拓展海外市场的小米。 即便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我们仍能记起,「老三样」之于中国汽车市场黄金十年的意义。可以说,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迭代的核心动力,恰恰是运用领先技术,实现市场普及的企业。 今年四月,威马公布了首款量产车 EX5 的售价,面向用户销售的 300 公里续航基础车型补贴后 11.23 万元的价格引起了行业内不少的讨论,「价格屠夫」这样的词眼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标题之中。 确实,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一家传统造车或者新造车将这个尺寸的纯电五座 SUV 的售价拉低到同等价位,同一车型的电动版本都要比燃油版贵上不少。 在纯电汽车价格普遍居高的市场现状下,亲民的价格意味着消费者有着更低的试错成本,也让威马汽车在市场的争夺中,占据了先机。 沈晖在发布会中讲到,用同样的价格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做用户用得起的普及者,威马是认真的。 ?智能不妥协,让大家用得爽 不惜成本将智能配置堆栈到车内并不是难事,在有限的成本下,让智能科技普惠大众考验的是真本领。 「小米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消费者用最低的价格享受到了原本遥不可及的科技温暖,「价格屠夫」的背后是对性能的不妥协。 汽车亦然。 三千可买旗舰配置的手机,那么十多万的价格能否获得智能越级的电动汽车? 威马给出了肯定答案。自建 C2M 客制化智能工厂、自主管理供应链,威马汽车掌握了以三电技术为核心的电动汽车正向研发能力,扎实地打好了纯电汽车的基础。 而在智能化方面,威马 EX5 提出的全车交互概念在技术上谈不上多么的炫技,但在功能体验上却足够地深入人心。 首先是威马 ID,遵循的是一套「ID 账号」的理念,ID 便是连接车辆和网络生态的钥匙。 你一上车,车辆会通过人脸识别比对云端的 ID 信息判断你的身份,未经授权的话,车辆会自动进入隐私模式进行自我保护。 只要通过专属的账号,车主就能获取个性化的服务,无论是车内设置还是后期服务,账号很重要。威马称之为 Living ID,它会记得你导航路线、智能设备、影音娱乐等所有个人喜好。 这都得益于 Living ID 背后一套名为 Living Flow 的响应机制,它完全由数据驱动,并会持续成长优化。这套机制的存在就是为了协同各个软硬件功能进行组合,主动响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车辆状态下,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通过数据积累,系统会不断学习,持续优化,也就是所谓的「越用越灵」。 个人觉得 EX5 的动态桌面比较有意思,当系统启动时 ,大屏会显示应用入口画面,每一个应用就像圆形的「气泡」,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