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小牛上市,李一男的创业梦终落幕

2018-10-22 04:47:11 来自: 钛媒体

出现在纽约纳斯达克小牛电动敲钟现场,李一男显得苍老了许多,他并没有站在舞台中央,甚至在全场大合影中都很难找到他的身影。

尽管他是小牛电动的创始人,但是由于曾经获刑的原因,他不能继续担任这家公司的高管或董事,目前仅仅是第一大股东。

以发行价 9 美元计算,小牛电动市值将达 6.81 亿美元,而本次发行前持股 43.8% 的李一男,身家也接近 20 亿元人民币。

不管是雷军还是李一男,都打心里迸发着对一场盛大成功的创业的向往。共同的投资方纪源资本的李宏玮跟他俩很熟,她的看法是这两个人状态类似,没有好的方向也就罢了,有做出大公司的机会必然会不顾一切去闯。

开间小公司,跟新一届年轻人抢饭碗的事情,他们俩都不会去做。一路走来,他们早已不再年轻,这最后一次创业承载着团队、投资人、和支持者们的注目礼。对他们而言,输和赢的结果都将被无限放大,正如李一男说的,这是一场赌博,包括时间,包括声誉。

" 只要在互联网圈混过的人,对李一男都不算陌生。" 从 1993 年到 2018 年,从终端硬件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科技创新,穿插着高管、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身份转变,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长串曲折的足迹。他说自己的人生像过山车,大起大落的太多。一路遇见的人大多对他爱憎分明,构建着他色彩鲜艳的人生。

虽然净收入同比增长了一倍,但牛电科技的招股书上分明写着,仅上半年的亏损就达到 3.15 亿元,要知道去年全年也才亏损 1.85 亿元。对此牛电科技解释说,因为涉及到两位前雇员,增加了 1.69 亿元的股权激励支出。

小牛电动招股书

据悉,这两位前雇员,可能就是李一男和张一博。在银杏财经的往期文章中,曾提到过:或许是因为获刑出狱未满 5 年无法担任企业高管的原因,李一男在出狱之后不久便离职,加盟了吴世春的梅花创投。

李一男和张一博均为牛电科技六大创始人之一,张一博比李一男小 17 岁,之前是小米的 518 号员工,在小米和牛电都是负责市场的能手。一直以来,外界对牛电科技创始人团队的解读都是:这是一支因为李一男个人魅力而聚集组成的 " 黄金团队 "。

最早计划做小牛电动车的是设计师出身的胡依林,他形容自己是 " 初中毕业进城务工人员 "。他和李一男的相识,可谓离奇曲折,几乎快把六度分割理论用完了。

在胡依林漫天寻找投资人的过程中,经朋友介绍,在微博上跟汽车之家的李想搭上了线,聊过之后拿到了联系方式;经李想介绍,认识了汽车之家的天使投资人黄明明;再经过黄明明介绍,才有了和李一男坐在一块喝咖啡的机会。

李一男并不是抱着瞎聊聊的心态来见胡依林的,第一次聊天就凭借自己对电动车行业的了解惊到了胡依林," 我一直以为电动车是个没什么高阶大佬关注的行业呢。" 身为投资人的李一男,在此之前就对电动车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布局:从设计、到电池材料、电池生产、电机,基本包括了整个产业链条。

李一男早就有亲自下海创业的想法,胡依林寻求融资的同时也在给团队找 CEO,两人相见恨晚。离开咖啡厅刚回到酒店,胡依林就又接到了李一男打来的电话,足足煲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粥,第二天他们就一起动身前往各地实地考察了。

李一男加入后,很快就把胡依林原先的计划全都上调了一个等级,比如亲自投资还把金额加了一位数,比如从全国挖来的精英员工,比如大手一挥给小牛自建了一个生产工厂。

可以说,小牛电动车早期的成败多半抗在李一男的肩上,二者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所以在李一男被带走调查的消息传出后,牛电科技会放出 " 病情严重,在美国休养 " 这样的烟雾弹,还雇人冒充李一男发了整整几百条微博,真累 …

靠着烟雾弹和假微博,牛电挺过了原本最该风雨飘摇的日子。对李一男的调查长达半年,牛电科技因此获得了喘息的空间,提前做了布置。李一男被宣判后短时间内,牛电科技做出了 A+ 轮融资、临危任命李彦稳住团队、发布新品这一系列动作,将 " 李一男事件 " 对牛电的冲击力度降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和李一男也早就是老相识了。2015 年 2 月,李彦还在 KKR 私募股权基金担任运营副总裁时,李一男就想挖这位老朋友来陪自己一起创业了。李彦这人和李一男多少有点英雄相惜,都是技术出身,多年从事投资行业,最后又一起回归创业。李一男是国内有名的少年天才,李彦也不差,本科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过斯坦福博士学位。

总之几个月后,李彦被李一男拉进了牛电科技一起创业。在李一男锒铛入狱后,李彦临危受命弥补了 " 二把手 " 胡依林资历上的不足,一个顶尖人才聚集的团队没有定海神针可压不住。李一男出狱后很快离职,李彦成为董事长和 CEO 带领团队继续前行。正如胡依林回忆的,组团队时," 男哥带着我拜访了一堆牛人 … 各种我想都不敢想的人 "。

因为早在实习时就已经深得任正非器重,李一男毕业转正后的升迁记录快到被人反复传播:刚入职两天就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时当上 …… 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实按年龄来算,他 25 岁就坐上了常务副总裁的交椅。其中的含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为华为工作了超过 25 年的余承东至今也才刚挤进常委席位半年。

武汉华科(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在中西部的碾压感,就像华中少年班的学员对上普通高中生:年龄在 15 周岁以下、智商在 130 左右、德智体全面发展。李一男是华中少年班第一届学员,睡在他下铺的 " 兄弟 " 叫吴雅楠,这两人之间的故事下文会讲。

曾有人总结:若论互联网创业,在武汉读书打 6 分,单华中科技大学是 8 分。当武大年复一年拿着二十几年前毕业的雷军做遮羞布的时候,华科已经在腾讯和华为两大金主那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快把校友会开进董事会里了。这既得益于两位大师兄张小龙和李一男带了好头,也多亏了华科的老师们年年把学生往这两家企业输送,比如李一男就是被自己的班主任带进华为的。

当时的华为还是一家年收入 1 亿元,一两百号员工的小公司,就已经很重视研发了。任正非没事就回去研发部旁观,天资卓绝的李一男很快进入他的视线。任正非重用了他,研究生毕业转正后,就调他去负责后来让华为起死回生的万门机。

华为当时的主要开发力量还在 2 千门交换机上,李一男负责的万门机方案,是决定华为未来的产品。任正非几乎每天都过来看望他,甚至和项目组的人一起睡午觉,叫他 " 干儿子 "。李一男奇迹般的升迁速度下,垫基的是赫赫战功。但也有人猜测,火箭式升迁,像是被树立起来作为典型,目的是吸引人才。

其依据是,哪有什么 " 继承人 "、" 太子 ",即便到现在,华为都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接班)计划。李一男自己也说,当时的作用之一好像正是平衡校友郑宝用在华为内的威信。" 继承人,哪里轮得到我呀。"" 当年年轻气盛,不懂事,被老板一煽动,就和阿宝斗得你死我活的。现在想想,真不应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