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Anker 体系最近发布的新品真的有点多。 当中不乏旧品的更新,也少不了刚刚冒出的新品。仅是充电系列的新品,就有 PowerCore Fusion II、PowerCore+ 和小型 PD 快充头 PowerPort Atom PD 1 三款。 与 Anker 同门的音频品牌 Soundcore,在这波发布热潮中也迎来了一些新品。入耳式全无线耳机和主打设计感、声音听感的家用智能无线音箱,Soundcore 都有涉猎。 不过这次我们要抢先体验的,并不是那款造型比较奇特的音箱 Model Zero+,而是新推出的全无线耳机 Liberty Air。 设计,从最简单的方案开始 虽然都属于 Soundcore 旗下的 Liberty 系列,Liberty Air 的外观风格跟之前发布的 Liberty+ Zolo 完全不一样。 Liberty Air 的设计和 AirPods 类似,是一款保留了耳柄设计的真无线耳机。 它保留了耳机柄,这样处理能增大内部的搭载空间,要放容量更大一点的电池也不是难事。再加上保留耳柄的设计也方便设计者去处理天线,在某种程度上,这样也是一种保持传输稳定的做法。 配件方面,Soundcore 官方提供了尺寸为大、中、小三对替换塞,算上最初装在机身上的一共有四对,基本是够用了。再加上,Liberty Air 的音嘴也是一般的常规尺寸,大部分入耳式胶塞其实都能够兼容,要是用户找不到合适的胶塞而要换成自己的,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佩戴方面,Liberty Air 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虽然胶塞上没有多添加固定结构,但机身结构以及尺寸合适的胶塞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一般日常使用是不怕会掉的,而正确带稳之后,Liberty Air 的耳柄会稍稍向内侧倾斜,这样的处理也能让佩戴变得更稳定。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 Liberty Air 在佩戴上的稳定性,我们这次「验货」也请来了几位小伙伴进行试戴,他们也表示: Liberty Air 带上还是比较稳定的,有耳柄的设计和 AirPods 确实有点相似。但它用的是入耳式设计,带上去确实会比用开放式的 AirPods 要再稳一点,这个应该也能算是入耳式设计的先天优势吧。反正,Liberty Air 戴起来还是能够给你安全感的。 补充一点,Liberty Air 的机身是附带了 IPX5 级别的防水,一般生活防水是可以防御的,平时跑步运动出汗也问题不大。只是在出汗之后记得及时清洁耳机,要是耳油或汗水影响到这珠光质感的白色机身,确实也挺让人纠结的。 和耳机本体一样,Liberty Air 的充电盒也设计得比较简洁。 有点横向发展倾向的造型,看起来带点「胖」的感觉。盒子正面有三盏提示灯用来提示音量,充电用的 microUSB 接口则放在了盒子底部。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就没有其他了,Soundcore 也没有在上面做任何实体按键,所以整个充电盒看起来都十分干净。 盒子内部有特定的存放坑槽,耳机放置位的底部也有磁吸结构。用户只需要按着造型放上耳机就能够充电。 磁吸的耐久度会比其他实体卡扣固定结构要长,搭配耳柄这个长度的坑槽已经能够很好固定耳机来充电了,确实没有加入实体卡扣等将固定结构复杂化的意义。 更突出的续航,更稳定的体验 其实不只是外观,Soundcore 在操控和体验上都做了更大程度化简,让 Liberty Air 能够专注在稳定、续航和声音表现上。 操作 这个化简最直观的,还是在操作上。 上文已经提到,Liberty Air 的充电盒没有任何实体按键。用户如果要配对新设备,只需要把新买回来的 Liberty Air 充电盒打开,耳机就会进入配对模式,此时再用手机连上就可以了。 如果之前已经配对过其他设备,那通过耳机上的触控手势将其复位,然后再重复以上操作就可以了。 配对之后,用户每次只需要把 Liberty Air 从充电盒中取出,耳机就会自动连上已配对的设备。这个响应速度还是很迅速的,拿起来就能自动连接。这个体验不管是面对 iOS 还是 Android 设备,Liberty Air 都能保持这种响应速度。 和 Liberty+ Zolo 一样,Liberty Air 的控制也是靠触控手势来实现的。机身侧面的平面就是 Liberty Air 的触控区域,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