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移动电源产品形形色色,有「够用就好」的廉价充电宝;有「质感为上」的高端产品。当然,优秀的电源品牌在市场上也不在少数,比方说「统治」北美亚马逊电源市场的 Anker,就是创新充电品牌的范例之一。 以品质与技术站稳于市场 2011 年,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在美国 UT Austin 留学的阳萌辞去了在 Google 的高级工程师工作,注册了第一个品牌 Anker,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那年正是国内笔记本电脑产品和智能手机迸发的一年,国内移动电源产业开始迅速崛起。在不到 1 年时间内,电源厂家从最初的不到 100 家迅速增长至 5000 多家,同时各种采用劣质 18650 电芯的山寨移动电源仿如潮水般涌入市场,以超低的价格影响市场生态。 但是,面对突然爆发的竞争,Anker 并未在洪流中受到影响,依然通过独家设计的电芯配套方案,不断完善自家产品。 ▲ 图片来自:The Verge 有一个实际例子是,尽管 Anker 在产品研发初期遇到不少挫折,但随着之后研发团队的不断扩展和对核心技术的打磨,历经长达数百天时间,最终打造出一款兼备大容量和快充的电源产品,也就是 Anker 在国内推出的第一款移动电源——PowerCore+ 10050。 移动电源的使命是随时解决用户设备的「低电量」问题,因此便携成为了用户选购电源产品的标准之一,尤其是差旅人士,身上每多 1 克的重量就是多了 1 克的负担。 ▲ 图片来自:Chiphell Anker 将 PowerCore 设计成仅有一张银行卡大小,通过更耐用且更轻的铝合金材质最大限度地减轻 PowerCore 的重量。 同时,在这款产品里,Anker 为期配备了 10000mAh 的电池和 QC 快充技术,它能在 60 分钟内为 iPhone 7 注入 100% 的电量,效率比同期的移动电源产品高出一倍。 可在这个仅有巴掌大小的产品背后,却蕴含着研发团队历时一年的汗水成果:
▲ 图片来自:YouTube 在之后的产品里,Anker 依然以「质」为先,统一配备公认性能最佳的三洋、松下电芯。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为产品最核心的「快充」提供一个最安全的电能储备基础。 ▲ 图片来自:什么值得买 有了可靠的电量存储基础,Anker 开始将快充技术往更多的设备方向铺广。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能根据充电设备进行智能电压调节的 Power IQ 技术。 通俗来讲,如果你插入了一台支持快充的智能手机,Power IQ 的芯片都能把机型识别出来,让电源以当前设备能支持的最大电流、电压输出电量,在根本上缩短设备的充电时间。 在此之后,Anker 也将 Power IQ 应用到了 PowerPort 5 这些 USB Hub 产品上,其品质也得到了国内外不少知名企业的认可。比如大家熟知的皇冠假日酒店,他们在客房里所配置的便是由 Anker 定制的产品。 在解决手机充电慢的痛点后,Anker 还进一步解决了移动电源的充电问题——没错,他们在充电宝上用上了 PD 快充,5 小时即可让 20000mAh 的电池完成蓄能。而对比于其他没有配备 PD 快充技术的移动电源,在同等容量的条件下,至少需要 10 个小时。 ▲ 图片来自:wow3c 不断在产品上寻找新的可能,Anker 对于产品研发和品质监控的决心也非其它同行所能。 据悉,截止至 2017 年,Anker 研发相关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 52.42%,每一个新产品都需要经历上百位专家、数十个团队进行筹备和研究,全年投入研发费用高达 1.93 亿元人民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