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片子,它再次刷新了我对电影的认知。 就像一杯口感香甜的梅子酒,森林树木,静谧的生活。 但同时又后劲巨大,看完后心中满满,不断的想法开始迸发,撕扯,相互反击。 静坐好一会,不知该如何下笔。 《不留痕迹》 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没有手机,没有现代化设备,我能活多久? 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反正不会超过半年。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居住在森林公园的父女。 女儿没有见过母亲,可能她小时候母亲就离开他们,可能她就是在森林帐篷里长大的。 因为人性里有懒惰求逸的一面,如果她在现代生活中呆过,会很难在回到那样的生活中去。 不曾拥有就谈不上失去,我宁愿从未得到,你要让我放弃的东西。 放弃旧有的确实很难。 但父亲不一样,他是个经历过战争的老兵,可能因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而选择带着女儿避世。 森林公园离隐居的也不只他们俩,有相当一部分老兵,他们有些与父亲患有同样的病。 从父亲把治病的要卖给时可以猜出,父亲已经不再需要它们。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的自给自足,脱离群居。 女儿正在长身体,二人定期会穿戴整齐去小镇的超市采买物品。 在必经的小路上,女儿发现一条漂亮的项链,并说如果回来时它还在这里,我能否将它捡走? 一条小项链应该没人会发现,父亲同意了。 可能项链惹的祸,也可能是女孩大意,被经过这里的旅人发现。 父女俩被警察抓到并带走:公共地区不能居住。 接着,政府机构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女孩的智力是否正常,心理性格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受过虐待等。 女孩虽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但知识面比同龄孩子丰富,并且生存能力也比同龄人强大。 这些都源于她的父亲。 对父亲的测试就显得危机重重,除了人格测试外,对是否有暴力倾向,是否酗酒是否有吸毒史等等都有调查。 父亲没能完成测试,大概是心中有太多不可言说的实情。 但对于女儿的爱却是百分百,纯粹且强大。 政府给他们找了房子,给父亲找了工作,给女儿办理了入学手续。 要是换到国内,这样的安排是最完美的吧? 但是父女俩并不适应。 第一个夜晚仍是看着满天的星星,在户外度过的。 街头的流浪汉,无家可归的人是被迫选择这样一种方式。 为他们是主动选择“不入流”的深林营地生活。 父亲首先受不了群居的生活方式,他工作之余就是计划逃离。 相反地,女儿倒适应的很好,交到朋友,见识到从未见过的东西。 可能是女儿的变化,让父亲加速了他们的逃离计划,没几天,他们俩就踏上了回归森林的旅途。 女孩是不情愿的,但她更想与父亲在一起。 还是一开始说的,如果要剥夺就干脆不要让我拥有,父女之间的隔膜在此时已经产生。 他们回到了森林公园,但女儿高烧不退,父亲只得一人出去买药。 从清晨到傍晚,父亲迟迟未归。 女孩拖着病躯前去寻找,父亲摔伤在不远的河流旁。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