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冷饭之前,先回顾一波历史
近日,游戏大厂EA正式宣布,将联合前Westwood(以下称西木)员工所创立的Petroglyph Games,共同推出《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黎明》重制版和《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重制版,并公开了重制版LOGO及相关游戏细节。据了解,两款重制版游戏还可以支持4K分辨率。 对非核心玩家来说,这一长串消息的理解基本就是:哦,红警要出重制版来卖情怀了。但到底卖的是红警哪一代的情怀,却懵懵懂懂。
事实上,由于当年盗版和MOD的关系,国内玩家并未接受太多正版红警系列的洗礼,颇有点像FC和小霸王,都玩出感情了,还不知道对方原来还有个真身。至于常见的红色警戒、共和国之辉、命令与征服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自然是了解甚少。
简单来说,在国外游戏圈,相比于红色警戒,他们更加认可的牌子是命令与征服。而命令与征服则由三个板块组成:正传泰伯利亚系列、前传红色警戒系列、以及独立的一个板块将军系列。所以关于命令与征服和红色警戒的排序,正确说法应该是《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而非部分玩家及媒体所说的《红色警戒:命令与征服》。 至于国内玩家比较熟悉的《共和国之辉》,则是《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的一个mod版本。
《共和国之辉》的原作者是中国玩家LoadHero,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其在原版的基础上新增了中国阵营,并将其设计为最厉害的军队。所以在那时的网吧里,只要有人联机《共和国之辉》,第一个条件就是彼此不许使用“中国队”,这点倒是和隔壁桌的《实况足球》恰恰相反。 剧情方面,原版红警系列的故事背景发生于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爱因斯坦通过自己所发明的时间机器回到了战争爆发前,并成功刺杀了希特勒,避免德国走上纳粹化的道路。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此举间接致使“苏联力量”大幅膨胀,世界大战终究还是没能避免。原版中,英美等国是对抗苏联的盟军代表。而在《共和国之辉》版本里,LoadHero将剧情补充为苏美两大势力急于开辟第二战场,因此引出了新的阵营。
说回命令与征服,该系列的首部作品《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黎明》发行于1995年,是1992年西木推出《沙丘2》确立RTS经典玩法后,推出的又一款RTS代表作。游戏描述的是1995年,意大利泰伯河附近掉下了一颗巨大的陨石,陨石带来的太空稀有异变资源,也引起了世界两大势力的争夺战。
该作发行之后立即在北美地区引起了广泛的正面反响,半年后推出的资料片《隐秘行动》更是锦上添花。随后,充满干劲的西木又于1996年10月推出前传《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只是单从结果来看,初代红色警戒所受到的赞誉并不及第二代,不然他们也不会在后来的两款RTS竞品面前,显得那么被动。 1998年,EA宣布收购西木,随着EA雄厚资金的诸如,在《帝国时代》与《星际争霸》夹击下的《命令与征服》系列终于松了口气。先后推出了销量纷纷突破200万的《泰伯利亚之日》与《红色警戒2》。其中,2001年推出的红警2资料片《尤里的复仇》,成为了IGN与GameSpot等主流游戏媒体口中“最优秀的资料片”。前者给出了8.6分,后者给出了8.5分。在媒体评分还未得到厂商赞助的年代,这两个高分已经实属不易。
然而也是在2001年,EA缩减了对西木的预算。
2002年中旬,EA毫无征兆地宣布西木太平洋划分EA分公司,更名为EA太平洋,并且在此之前,EA就已经开始将部分于西木总部的设计师转移到了西木太平洋。而这些“部分设计师”,正是西木的主力人员。虽然表面上看,EA是将西木总部的设计师调到太平洋部,可不管是《红色警戒2》还是资料片《尤里的复仇》,都是西木太平洋做出来的。反观西木总部的作品,只能用反响平平来形容。
所以后来,拥有主力设计师的西木太平洋正式成为了EA太平洋,而空有名分的西木总部,则只能在2003年3月宣告关门大吉。
作为史上最畅销的RTS系列,直至今日,《命令与征服》系列还在为EA创造者可观的价值。然而在当时,EA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发行商。“我的全资子公司发的产品,但我却能在发行商那栏里漏下名字”,对财大气粗的EA而言,增加运营成本并不算什么,可如果让他花了钱却无法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肯定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相比于西木这个工作室,《命令与征服》这个IP,才是他们更为看重的。
从那之后,EA在美国游戏圈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工作室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