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耳机怎么选,这个问题似乎困扰了不少人。 在这个性价比思维主导的年代,大家都希望选一个完全适合自己的选择。 而且冬天来了,戴耳机的限制也会比夏天要少一点。之前只能在室内使用的头戴式耳机,现在也能用起来了。 再加上,部分耳机在今年 8 月的 IFA 2018 之后也推出了更新款。经过双 11 购物节后,新品的价格经过调整,进入了一个适宜入手的位置了。是时候拿出来对比一下,看看买拿个比较合适。 这次参与横向对比的选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且也都是两款比较经典的头戴式旗舰,分别是索尼的 WH-1000XM3,以及今年还没有更新的 BOSE QC35 II。 外观无大改,但谁更舒服? 对这两个系列很熟悉的用户都知道,索尼和 BOSE 在这一代产品上都没有大改造型,改变的基本上都是在细节位置。 BOSE QC35 II 和上一代比起来,外观保持了相同的风格,机身的键位会有一点变化。新一代加入了降噪调节键,方便用户在「降噪模式·高」、「降噪模式·低」、「关闭降噪」三个模式下面切换。 用于配对设备的 NFC 模块依旧放在降噪麦克风的下侧,这样放置的话,用户如果想在带上耳机后配对设备的话,会比直接放在侧面要更难用一点。 虽然没有修改 NFC 的位置,但 BOSE 还是对机身进行优化。 后期推出的 QC35 II 重量只有 240g,比起 308g 的 QC35 要轻了 68g。这样也可以说明,BOSE 在重量的分配和控制上的确有很大进步,机器佩戴之后的轻盈感要在之前自由一点。 这次也换上了更加松软的耳棉,在保持原本隔音效果不变的状态下,QC35 II 佩戴的压力也会之前少了,确实还要再舒适一些。 相比之下,索尼 WH-1000XM3 在重量的变化上没有 BOSE 那么大。 原本重量为 275g 的 WH-1000XM2,更新到 WH-1000XM3 后也只是减磅到 255g。虽然原本就比 BOSE QC35 要轻,但这一代在重量上的改变也不是太明显。 但正如上次体验中提到的,WH-1000XM3 优化了佩戴的受力分配,佩戴时的压力舒缓比上一代要做得好一点,舒适度也有提升。 不过,WH-1000XM3 这次用上了收窄了的横梁,这个横梁对于我这种头部尺寸比较大的佩戴者,还是不那么友好。虽然顶梁上的皮质带能够延缓压力的影响,但这个横梁对我来说还是有点不舒服。 佩戴感这个问题确实要比听感要直观和主观得多,每个人头部的尺寸、形状、佩戴习惯有细微不同的话,都会影响耳机的佩戴体验。而头稍稍有点大的我还习惯把耳机带得压耳一点的话,这里还是会觉得 QC35 II 会舒服一点。WH-1000XM3 不是不好,而是还未达到我需要的效果而已。 至于隔音效果和操控体验,这两点大家其实都做得差不多。 不管是上一代还是最新这一代的对比,WH-1000XM3 和 QC35 II 在处理耳棉的物理隔音效果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带上之后就已经更改隔掉一部分规律的低音量噪音了,这个表现其实已经够用了。 至于交互方式的话,感觉大家还都是「半斤八两」。 BOSE QC35 II 的按键虽然有比较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