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是什么?是构成事物的要素,是与形式相对的东西,有时候它是文字、图画、音乐,是有形的物质;有时候它是审美、感受、品味,是无形的价值。

11月6日,英诺创新空间“山顶相遇”第二期《内容深运营,一场轻与重的博弈论》圆满结束。这一次,由英诺创新空间合伙人李长麟对话城智更新研究院创始合伙人黄硕,他们带来了哪些深度碰撞?以下,enjoy: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城智更新研究院创始合伙人,一位思想境界别具一格的美女黄硕,以及英诺创新空间合伙人李长麟,共同开启我们第二次的山顶相遇讨论——「内容深运营,一场轻与重的博弈论」。

| 英诺天使基金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姜艳艳 | 

李长麟:大家好,我是英诺创新空间的合伙人李长麟。

| 英诺创新空间合伙人李长麟 | 

黄硕:各位好,我是城智更新研究院的黄硕。

| 城智更新研究院创始合伙人黄硕 | 

一.内容与共鸣

问题1:什么是内容?两位理解的内容又是什么?

黄硕:我首先想分享一个来自罗伯特·麦基的书《故事》里的观点,书中说:内容就是每个人生活里客观存在的共同体验,只不过我们用各自主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我认为,内容可以服务到我们生活的不同层面,唤起更多的共鸣和体验。

李长麟:我觉得内容是一个可以调动人兴趣、吸引人注意力,或融入到记忆中去的东西。

比如我的脑海中深受感动的内容是两段旋律,第一段来自老鹰乐队主唱创作的《你爱的那个人》,另一首歌是我们大学的「舍歌」《总有你鼓励》,这种内容有一种特点叫直击人心,或直面人性,人心和人性是长期以来不变的内容。

黄硕:我前几天意外见到了2017年获得天体物理学诺贝尔奖的基普·索恩教授,在和他很短暂的现场交流时,我被激发起了儿时看科幻小说、电影时,对于未知事物的热情和想象力。

那天活动现场,从5岁的孩子到70多岁的老人,大家眼里有着共同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内容——它能唤起人心底的热情和想象力,唤起最美好、且原本存在的东西。

问题2:两位在交流时常常有很多共鸣,有没有想过你们产生共鸣背后的内容是什么呢?

黄硕: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取向。虽然大家来自不同领域或定位,但我们对某个节点的价值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并且认为自己是愿意为这个价值负责的人,所以彼此能够打破背景与界限,能够越来越近。

李长麟:黄老师讲得比较理性,我从感性的层面来说——黄老师此前在喜马拉雅工作,而我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在听,喜马拉雅常常是陪伴式的存在,我大概已经听了五百个小时。

所以共鸣的背后应该是情感上的亲切感:黄老师能够运营这么好的平台和内容,是我非常愿意交流的一个人。

二.好的内容需要什么样的运营

问题3:什么是好的内容运营?好的内容真的可以被运营出来吗?

黄硕:评判运营好坏的标准来自于各自的商业逻辑,但最终标准却不一定是这个。

我们期待的是在城智更新这个领域,或在新的内容运营领域能够出现一种品牌效应:每每提到,大家就知道这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提案,是一种生活方式提升的确定性,譬如日本的茑屋书店。

李长麟:我觉得好的内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出现时便会流行起来,大家都在跟随或消费的;另一种则是多年后的经典重提,再次流行。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运营体现这些内容的价值。

所以,运营一定是有目的地做一件事,且一定要有方法,为了做好这两点,还要有一个产出的维度对运营进行标识或评价。

我认为好的内容和好的运营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好的价值。

问题4:运营和内容的价值该如何评定?变现是它的最终体现吗?

李长麟:变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如果内容不变现,我认为没有达到运营的目标和价值。

黄硕:我认为变现是必有的手段,但不一定是最后的机制呈现。它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和产业化的周期。

三.品牌和IP的关系

问题5:内容运营是不是为了打造IP呢?品牌和IP是一回事吗?   

黄硕:IP打造出来,它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跨界的商业化,它可以打破新零售和空间的壁垒来实现变现。

但这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IP会随着时间自然而然地沉淀下来,它应该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价值符号——所谓的企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