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5.89亿人外出旅游 近600万人出境

2016-10-07 19:57:14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2016十一旅游报告与人气排行榜》

近日,国家旅游局直属专业研究机构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内领先的旅游集团携程旅行网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监测分析,结合携程超过2.5亿用户群体数据及23亿下载量的APP用户数据,并对国庆200多万携程旅游度假产品的实际出行客户进行研究,发布《2016十一旅游报告与人气排行榜》,包括今年旅游人次、消费规模、热门出发城市、目的地、前十大出境游国家和地区等。

报告认为,旅游已经成为十一最主要的消费项目。今年十一有将近一半中国人外出旅游,成为有史以来国内出游人次最多的黄金周。在收入水平提升、旅游消费环境净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普及、签证放宽等利好条件推动下,中国游客黄金周出游呈现四大趋势,出游热情高涨、消费结构升级、差异化需求显现、文明程度提升。中国旅游企业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携程等在线旅游服务商通过技术与服务创新,极大提升了服务水平与效率,推动旅游消费的成长,使得国庆成为“手机上的旅游黄金周”。

近一半国人外出旅游 出境游人次近600万

报告显示,受到多种有利因素推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信心稳定,旅游市场供需两旺。2016十一旅游市场预计接待5.89亿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收入4781.8亿元,同比增长13.5%,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调查显示,国庆期间出游的居民首选国内跨省游,之后依次是出国游、港澳台旅游和近郊游。出境旅游需求依然旺盛,报告预计黄金周出境游人次预计将接近600万,创历史新高。

黄金周中国旅游者走遍全球,携程旅游大数据显示,2016年十一期间,有来自298个城市的200多万旅游者,通过网站和APP,预订携程度假产品前往全球1230个目的地,68个国家。十一期间,预订最多的度假产品是跟团游与自由行,但中国游客出游方式日趋多样化,定制游、目的地参团以及丰富的当地玩乐产品,成为十一出游的新选择,同比增长300%-400%。邮轮游受到追捧,在线报名人数增长达100%。

研究发现,今年国庆是“手机上的旅游黄金周”,人们在出游时越来越依赖手机查询、预订,从在线预订携程团队、自由行产品的情况看,黄金周64%的订单来自移动端。三个在线预订者就有两个APP下单。当地玩乐、门票等碎片化的产品,边走边订成为主流,8成以上消费发生在手机端。

从出游人群看,上班族、家庭、女性成为关键词。从携程旅游客户的大数据来说,平时假期有限的上班族在黄金周集中“爆发”,年龄段在23-55岁之间的群体占到出游总人数的6成以上。90、00后崛起,占比18%。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习惯通过网站报名,占了21%。女性游客成为出游主力,占比59%比男性高18个百分点,女性主导旅游的时代来临。他们倾向于和谁一起度过假期?家庭和情侣出行的比例最高,分别占比40%和34%。

市民最热衷旅游的前20大城市,东西南北全面开花

今年国庆假期,哪些地区的市民最热衷外出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专家根据超过两百万跟团游、自由行、玩乐订单数据,发布了前20大出发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天津、重庆、西安、长沙、厦门、昆明、青岛、沈阳、郑州、贵阳、合肥、宁波是国内出游人数最多的出发城市。上海、北京以明显优势获得冠亚军。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相对高、人口规模大的城市,一般来说旅游规模也更高。

十一黄金周国内出发地排行榜

黄金周增长最快的出发地城市前十名分别为成都、昆明、天津、沈阳、南京、福州、西安、重庆、杭州、武汉。整体来看,二线城市的增长要快过一线城市。成都首次超过广深,成为国庆第三大出发城市。航班的新增、加密以及不断开到家门口的领馆和签证中心大大便利了二三线城市居民出游。

人均旅游费用排名:上海、北京人均超5000元

哪些城市居民黄金周最舍得在旅游上花钱?研究人员通过对国内游、出境游等产品的数据分析,上海、北京、沈阳、杭州、广州、大连、长春、天津、深圳和南京成为人均花费前十名的城市。上海、北京市民消费能力领先,在线旅游人均费用超过5000元。

十一预订旅游产品消费排行榜

品质升级:出境游人均超 8000元,买买买变体验派

出门旅游花钱享受更好的体验,“消费升级”是今年十一出游的主旋律。通过对携程跟团游自由行产品的用户研究发现,十一出国旅游人均费用超过8000元, 住得好一点,安排奢华或者特色高端酒店;行程宽松一点,不忙着赶行程;吃高档料理和当地特色菜而非“泡面+老干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