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心声社区发出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20分钟》讲话中,任正非再次提及华为红蓝军对抗体系,认为现在的内部评审体系有些老化,需要加入优化措施,鼓励新生力量和新生解决方案的冒头。 任正非讲到,红军评委会要有任期制,避免评审体系老化。在评委改组时,1/3人员被更替,保留的2/3人员起到传帮带作用,引入1/3新鲜血液。同时蓝军和红军要有置换,优秀的蓝军可以做红军司令。 2013年,69岁的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首次提及红蓝军机制,将红蓝军机制带入公众视野。 “红军”代表现行的战略发展模式,“蓝军”代表主要竞争对手或创新型的战略发展模式。“蓝军”的主要任务是唱反调,虚拟各种对抗性声音,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信号,甚至提出一些危言耸听的警告。按照任正非的解释,“蓝军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 在华为顾问田涛和吴春波合著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介绍到“蓝军参谋部”的主要职责包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公司的战略与技术发展,进行逆向思维,审视、论证“红军”战略/产品/解决方案的漏洞或问题;模拟对手的策略,指出“红军”的漏洞或问题;建立“红蓝军”的对抗体制和运作平台,在公司高层团队的组织下,采用辩论、模拟实践、战术推演等方式,对当前的战略思想进行反向分析和批判性辩论,在技术层面寻求差异化的颠覆性技术和产品。 对于蓝军的价值,任正非说过:“我们在华为内部要创造一种保护机制,一定要让蓝军有地位。蓝军可能胡说八道,有一些疯子,敢想敢说敢干,博弈之后要给他们一些宽容,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能走出一条路来呢?……敌人防不胜防,一定要以攻为主。攻就要重视蓝军的作用,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就算否不掉,蓝军也是动了脑筋的。” 红蓝军机制也是华为一个重要的选拔机制,任正非曾表示,要想升官,先到蓝军去,不把红军打败就不要升司令。红军的司令如果没有蓝军经历,也不要再提拔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败华为,说明你已到天花板了。” 目前广为人知的一项展示红蓝军对抗机制成效的例子是,2008年,华为计划将子公司华为终端出售给贝恩资本时,蓝军提早预见到了终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云计算结合终端的“云管端”战略,避免了华为“脱手”终端业务。截至目前,华为终端手机业务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的存在。(完)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