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晓鹏)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已建立109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点。 12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南区A14组团项目工地,一辆破碎机在雾炮机的配合下,将不再使用的板房地基进行破碎,接着工人们将破碎好的混凝土块和砖块进行分类放置,等待装车并直接运往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点。“建筑垃圾施工现场就地分类,并与资源化处置企业直接对接,有效防止违规倾倒建筑垃圾情况发生,实现高效、节约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新模式。”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建筑再生资源应用管理室主任邢晶明说。 建筑垃圾就地分类 节约处置成本 该项目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业态主要为商业办公楼、住宅楼、人才公租房,目前正在进行装饰、装修阶段,预计明年10月交付。 中建八局未来科技城南区1430项目经理王守敬介绍,因项目建设已接近尾段,所以会有一部分建筑垃圾产生,主要是以混凝土、砖,以及废弃砖渣为主。比如破碎机正在破碎板房地基,这里原是项目办公用房,目前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板房均已不再使用。 “原先我们通过运输企业作为中介,把建筑垃圾运往资源化处置厂,现在跟资源化企业直接对接,减少了很多施工成本。运输企业一旦发生遗撒,按照各级委办局的要求都会寻根溯源,找到工地现场,可能会对工地进行一定的处罚,这就产生了处置费以外的成本。”邢晶明说。 现场,资源化处置企业还配有专人对建筑垃圾分类进行指导。负责该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北京铭嘉亮点固废资源化利用公司副总经理靳国支介绍,原先都是一股脑儿拉走,然后堆放到处置厂,大量的分类工作加大了处置成本,现在建筑垃圾在源头就分好类,节约了处理成本。 掌握建筑垃圾流向 防止违规倾倒 邢晶明告诉记者,以往工地现场签订渣土消纳协议,委托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将建筑垃圾清运至渣土消纳场,对于运输企业是否全数运往消纳场无法掌握。 “比如,施工单位让运输企业运送40车建筑垃圾,给了运输企业40车的钱,有可能运输企业仅仅运到的资源化处置厂的只有30车,少了的那10车就有可能倾倒在其他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一些人少的地方看到成堆的建筑垃圾堆放。”邢晶明说。 采用新的模式后,施工单位与资源化处置企业直接对接,所有工地现场的建筑垃圾出场计重,资源化处置企业进场计重,按照计重收费,保证出入数据匹配,能够寻根溯源。此外,从城市治理的大环境评估,能有效防止违规倾倒建筑垃圾情况发生,降低社会清理维护成本。 再生品利用 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资源化处置企业组织将分类归堆的建筑垃圾分类运输到就近的处置点进行资源化处置,经过简单的处理,这些分好类的建筑垃圾就能迅速变废为宝,产生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可再回用于建设工程中,可以降低建筑材料采购成本。 以往建筑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大多通过垃圾消纳点进行填埋处理或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这两种处理方式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易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同时建筑垃圾粉化后产生的细小颗粒也会影响空气质量;通过进入资源化处置场综合利用的方式,能够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 “和现有的处置模式相比,采取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资源化处置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建筑垃圾来源及处置费用,还能拥有稳定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出口。”邢晶明说。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