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六七年前在某公司举办的年度论坛上,我见了暴风集团实际控制人冯鑫一面。冯鑫身量不高,但发言时却有着十足的自信。彼时,他已透露出带着暴风走向辉煌的信心。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仅仅时隔数年暴风就达到了自己的巅峰。 2015年3月暴风集团上市,40天就创下36个涨停,被业界看做是“妖股”!就在2015年5月末暴风集团股价达到327.01元,涨了44倍,市值最高的时候一度超过400亿元。但彼时我没想到的是,暴风的陨落是如此之快。4年后暴风集团不仅面临退市危机,甚至员工也只剩10余人,还被拖欠工资!那么,暴风集团的近况如何,又到底是怎么跌落神坛的呢? 暴风之惨:实控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旗下无可供执行财产 如今的暴风集团,被看成是“乐视第二”。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外号”。但现在的暴风集团,就是这么“凄惨”。因为从多个方面来看,暴风集团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 比如,暴风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就在7月28日晚,暴风集团发布一则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需要知道的是,一直以来冯鑫都在暴风集团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而随着冯鑫被采取强制措施,意味着暴风集团没有了真正的“舵手”。这让暴风集团未来驶向何方,被打上了问号。 此外,暴风集团如今的能力受到极大压缩,甚至连公司财产都趋近于无。就在7月24日,北京法院发布的两份裁定书均提到,人民法院通过财产调查系统对暴风集团的银行存款、车辆、房产、股权及其他财产进行调查,未发现暴风集团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因此,法院将暴风集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更“可怜”的是,暴风集团曾多次被列为“老赖”。据启信宝数据统计,暴风集团被上海、北京等地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共计6次,此外还被列为被执行人80次,遭遇股权冻结1次。 可以看出,暴风集团已经跌落了神坛。如今的暴风,早已不是那支人人向往的“妖股”,反而成为资本市场中一颗随时会爆炸的“雷”。 跨界太大但力不从心、收购胃口大导致无法收场 之所以暴风集团沦落到退市危机的境地,在于其走错了太多步。在辉煌的时候,暴风集团画下数张很大的“饼”。就在2015年5月,上市后的暴风集团提出全球DT大娱乐战略,并在当年完成了VR、TV、秀场、视频、文化等五大业务的布局。诚然,暴风集团这样大的规划给资本市场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但这样的跨界与当初的乐视类似,看起来很美好,却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在随后的时间中,暴风集团跨界太大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比如一年后的2016年,暴风魔镜就开始裁员并进行战略性调整。此外,暴风集团的体育业务也面对多重困难。虽然随后暴风集团押宝TV业务,但TV销量不佳、亏损严重等问题,让这一业务成为了一大“包袱”。可以说,暴风集团的跨界之举,几乎没有一个能成功。 更严重的是,旗下子公司的一个行动将暴风集团推向深渊。2016年,暴风集团子公司暴风投资与光大资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与光大资本及其关联方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方式,出资47亿元收购MPS股东手中65%的股权。但暴风集团却被MPS“摆了一道”——收购后不到三年,MPS就遭破产清算,暴风集团也无力兑现相关承诺。 种种错误的做法,让暴风集团的荣光不复往昔。如今的暴风集团,成为了一个鸡肋。或许,这就是部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历程中缴纳的“昂贵学费”吧。希望其他互联网企业能以暴风集团为前车之鉴,不再重蹈它的覆辙。 否则,出现“暴风第二”,亦是很正常的事。(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