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笔误?BYDFi 在圣詹姆斯公园讲述 BUIDL 背后的故事国庆换iPhone 17 Pro Max立省300元?多平台对比看哪家更划算百店开业 千店同庆!联想十一购机福利大放送:打卡门店送贴膜服务、到店购机抽奖必中2025第二十届南昌国际车展10月1日盛大开幕!得力集团就"跛脚员工入职被辞"事件致歉并公布整改措施一群“数贸新生代”即将从义乌搅动全球鲸鸿动能发布“Family Reach”家庭场景化解决方案,撬动营销新增量猜诺奖赢百万京豆!京东图书开启“2025文学预言”狂欢KWL新店继上海后落子重庆,酷特智能“逆周期动力”从何而来?易车研究院洞察报告:自驾游成车市新增长极?旅游复苏带动汽车消费结构性变化东软以“可信、可控、可持续”路径,引领AI医疗进入深水区多筒洗衣机新品9月扎堆首发 京东已成核心销售阵地发布全新太阳能智能杀虫灯,以绿色科技守护农业未来赛意信息以工业AI验证技术价值,向物理AI开启进阶之路高通专家:在“混合AI”的未来,6G 将成为连接云与边缘的核心纽带打响AI价值落地第一枪,天润融通携ZENAVA亮相2025云栖大会首驱发布“智能出行机器人”,三大行业首创技术重塑两轮赛道宜信公益基金会深化帮扶合作,共筑卓资县学子成才之路出海寻增量,东南亚凭什么成商家 “必争之地”?讯飞星火秋招“整活”,呼兰的星火奇妙夜“空降”高校!

美国知名科技媒体:散布电子烟恐慌是美国媒体渎职和政治投机最典型案例之一

2020-01-20 14:17:53 来自: 千龙网科技

禁令催生黑市(路透社记者Brian Snyder拍摄)

千龙网讯美国知名科技媒体Business Insider 1月19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批判电子烟和散布电子烟恐慌,是美国媒体渎职和政治机会主义最典型案例之一。

文章核心观点如下:

•      电子雾化“流行病”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道德恐慌,忽视证据的媒体用耸人听闻的方式报道,加之政客投机取巧,使电子烟恐慌进一步加剧。

•      数据表明,合法的尼古丁电子烟与去年接二连三的电子雾化疾病毫不相干,同时青少年整体吸香烟率也出现了历史性的大幅下降,从1976年的28.8%降到2018年的3.6%,这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场伟大胜利。

•      对电子烟的合理讨论似乎为时已晚,因为电子烟禁令的全面实施已经造成负面影响。

•      电子烟恐慌正引向一场新的“禁酒令危机”。

以下为Business Insider原文内容:

电子雾化的相关疫情堪称2019年最大的健康和政策事件之一。然而,真正的危机尚未到来。

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媒体的主流报道充斥着对电子烟的批判,称任何一个美国人都会因吸Juul电子烟致残。政客们更是一拥而上口诛笔伐。

美国卫生部长杰罗姆∙亚当斯(Jerome M. Adams)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评论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一个电子烟致死或住院的病例!”

立法者们顺水推舟颁布有关调味型电子烟(甚至全部电子烟)的全面禁令,但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民意调查机构YouGov和《经济学人》最新调查显示,67%的美国成年人支持禁止调味电子烟。在吸烟者中也有56%的人支持禁令,即使用尼古丁电子烟代替香烟可能救他们的命。公众已经被这种舆论误导。

然而,几乎每个人对“电子雾化流行病”的理解都是完全错误的。

上周五,美国疾控中心对于全面禁止所有电子烟的建议有所松动,改为建议禁止含有四氢大麻酚(THC)成分的电子雾化产品。但是,这对于纠正大众已经形成的误解于事无补。而当这种误解越来越深的时候,一场新的“禁酒令危机”正在酝酿爆发。

就像失败的禁酒令一样,电子烟禁令也将会造成以下几种后果:危险和不合格的产品充斥黑市;对高危人群的过度定罪;吸香烟人数再次攀升。

大众对于两种“流行”的误解

禁酒令危机始于禁令,而禁令始于恐慌。

从20世纪30年代的禁酒宣传及禁酒令的巨大失败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禁酒令失败的部分原因是由于20世纪初南欧和东欧移民的涌入引发了美国对酗酒的道德恐慌。

而在“电子烟恐慌”中,错误地将两种不同的危机混为一谈。

一种恐慌,源于隐瞒病情。布鲁斯·巴科特(Bruce Barcott)撰文指出,四氢大麻酚(THC)在美国大多数州仍属于非法产品,因此使用四氢大麻酚被视为一种耻辱。布鲁斯指出,“这会让那些感到羞耻和尴尬的病人对医生撒谎”。

布鲁斯在文中指出,包括达纳·亨特(Dana Hunt)在内的社会科学家研究发现,吸食大麻人群中只有84%的人愿意承认自己吸毒,并且这还是在他们拿到检测结果之后才承认的。

电子雾化引发的肺部疾病和已确认的59例致死病例,加剧了人们对电子烟的恐慌。而当疾控中心最终确认电子雾化疾病的“流行”只与黑市上含有维生素E醋酸盐的THC产品相关时,相关报道却屈指可数。

此时再想要消除恐慌为时已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禁止了几乎所有的调味电子烟,部分城市已经完全禁用电子烟。

媒体渎职

第二类恐慌催化剂则是部分媒体报道断章取义,指出年轻人吸食尼古丁电子烟的比例不断上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2017年至2019年间,高中生最近30天吸电子烟的比例增加了一倍之多,从11%上升至25.4%。

由于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处于发育阶段,一旦对尼古丁这种生理上最难戒掉的药物上瘾后,将引发严重问题,青少年吸烟问题本身确实值得关注。

然而,还有一个信息在媒体报告中鲜少涉及:青少年整体吸香烟比例一直在下降。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数据显示,1976年,经常吸香烟的高中生比例占28.8%,而2018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6%。这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一场伟大胜利。

不幸的是,所有人仍被断章取义的统计数字吸引。新泽西反毒品联盟甚至打出了“吸电子烟就像不背降落伞包跳伞一样安全”的讽刺标语,引发了民众恐慌。

该类忽视科学事实、散布恐慌情绪的做法,正在威胁着公共健康。

令人沮丧的是,大批记者也陷入了一种危险的趋同思维,未能对先入之见提出质疑。

举例来说,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本周的报道称,癌症死亡率在2016年至2017年间下降了2.2%,创有史以来最大单年降幅。

但是,报道中并未探讨尼古丁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是否与美国患癌人数减少有关,而是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电子烟是否会导致美国肺癌人数反弹?”

记者随后援引美国肺脏协会的一位医学专家的话,“对于电子烟是否会致癌,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其实变相说明,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电子烟会致癌。

虽然看起来很客观,但记者的这种假设已经能够引发恶劣后果。

政客投机取巧

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参议员伯尼·桑德斯(Sen. Bernie Sanders)的一个观点是“先立法,再考虑证据”。他在本月一次公开演讲时称,“我认为,如果这个行业引发上瘾问题,且有证据表明人们因此生病,我们就应该取缔这一行业。”虽然其竞选团队很快就因该说法过于严厉将其收回,但这种情绪仍代表了美国政界的主要观点。

在这场喧嚣中,人们很少关注到在德克萨斯州出台的新政下,高中生吸电子烟会面临面临重罪指控和开除。这基本是宣告了新“禁酒”运动的开端。

而被禁止的物品从来不会消失,只会变得更加昂贵和危险。

英国公共卫生部表示,与吸香烟相比,吸尼古丁电子烟的安全性高出95%,每年因吸香烟导致50多万美国人死亡。诸多迹象表明,把尼古丁电子烟定义为公共健康灾难是典型的美国式道德恐慌的结果。

散布电子烟恐慌是美国当下错误的选择。从造成的损害来看,这很可能会成为当代媒体渎职和政治机会主义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