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东方白鹳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和国际濒危物种,目前在全球的数量已经不足4千只,如此濒危的鸟类近期却接连发生中毒死亡的情况。我国的环渤海湿地,是每年冬天东方白鹳迁徙途中的重要补给站。可是这个冬天,这里却变成了一些东方白鹳的“生命终点站”。 今冬十余只东方白鹳死于渤海湾 人鸟矛盾频发 1月18日下午,鸟类保护志愿者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安局拿到了《立案告知书》。经查,一个月前在曹妃甸湿地死亡的4只东方白鹳,确认死于呋喃丹中毒。这是继2019年12月4日,7只东方白鹳在天津市宁河区津汉公路南侧鱼塘死于农药中毒后,又一起人为投毒导致濒危鸟类死亡的悲剧。 护鸟志愿者 王建民:今年冬天,只是我们志愿者发现的,就死了17只。除了一只死因不明外,其余16只确认死于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冬天在渤海湾地区死亡的17只东方白鹳,全部死于人工鱼塘。佩戴在东方白鹳腿上的追踪器记录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离开湿地自然保护区,转而飞往周边的人工鱼塘觅食。 河北唐山大清河野生动物救助收容站站长 田志伟:这些年我们的监测,好多涉禽都是到鱼塘去吃鱼。这三只的情况是这三条线,三个颜色,1号和2号在这个鱼塘,这不排水口什么都有吗。保护区没吃的。 东方白鹳到人工鱼塘觅食,然而鸟吃鱼,就会损害鱼塘承包者的经济利益。一只东方白鹳一天的食量大概在2斤鱼左右,一百只鸟一天就能吃掉200斤鱼,一个月下来就是6000斤鱼。即使按照一斤鱼4块钱算,一个鱼塘的损失也在2万块钱左右。为了减少损失,养鱼者普遍采取放炮的方式驱赶鸟类。 鱼塘工人 王军:买了两千多块钱的炮崩这些鸟,家家户户都崩。今年东方白鹳来了一千多只。还有鸬鹚,还有像海鸥,都是吃鱼的鸟,数不过来了,铺天盖地(水面)可能都黑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防范鸟吃鱼,还有一些鱼塘都改养虾了,因为养虾周期短、出虾早,鱼塘承包者争取在候鸟到来之前捕虾,人鸟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赛。 虾塘塘主:我们只要把水往外一排,迅速排干净,然后把剩下池底子虾和鱼都抢走,鸟就吃不了。基本上按照(人和鸟)比赛来说,胜负都已经定出来了。 湿地保护区无保护 候鸟无处安全觅食 在环渤海地区,分布有天津七里海、北大港和河北曹妃甸三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好、相对外界更安全,按理说,这里才是候鸟们补给和栖息的港湾。但为什么许多候鸟不去湿地保护区,而是冒着被炮崩的危险,去人工鱼塘觅食呢? 2019年12月中旬,七里海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了割芦苇启动开闸放水。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显示,在水位降低后,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面出现高密度的捕鱼装置——地笼。由于地笼极易导致鱼类资源衰竭,多地的渔业管理条例已将其列为禁用渔具。 七里海管委会监察科工作人员 :我们接到过这个(地笼)情况反映,这个清理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关于这个地笼的。 记者:怎么会有几百个高密度的地笼在湿地自然保护区里呢? 七里海管委会监察科工作人员 :这个嘛,现在我们只是清理,然后后期也会加大巡护。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保护区站立的水域水深已经没过膝盖,并且捕捉到的鱼,体型非常小。 护鸟志愿者 王建民 :它(东方白鹳)没有鱼吃,(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也深,水浅的地方又长满草,所以说就不适合东方白鹳在这里栖息,它们才飞到周围找这些鱼塘,然后和养鱼主来争鱼。 除了水深、没有鱼,记者发现,在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里,在核心区内,甚至还布满了人工鱼塘、虾塘。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等生产经营活动。那么,这样的人工鱼塘、虾塘为什么会出现在保护区的核心区里呢? 曹妃甸湿地核心区鱼塘承包者 :我是从唐海县(曹妃甸区旧称)第七农场那里承包的鱼塘,每亩150块钱,合同一年一签。那边的鱼塘每亩五百多块钱。从一九六几年开始,陆陆续续有11个农场来到这里。 曹妃甸区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历史遗留的这些承包鱼塘在逐步地进行修复,正在进行逐步的养殖退出,但是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 河北省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5年9月,核心区的面积有3504公顷,而此前鱼塘都是对外承包经营。专家表示,即便鱼塘和上述经营项目的存在是早于保护区设立,也都应补偿退出。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 杨朝霞 :肯定就是违法的,尤其这里边属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传统开发利用在前,后面把它设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那么这个时候补偿就是必要的。 七里海湿地与曹妃甸湿地回应央视报道 在环渤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节目播出后,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与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作出了回应。 七里海湿地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地笼问题,保护区多是原有鱼塘养殖者遗留,已经开始全面清理。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 陈主任:这些地笼基本上都是由原来的坑塘养殖者遗留下来的。今年冬季,实施了降水,在降水之后原来历史遗留的地笼才显露出来。这次针对发现的地笼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现在基本上已经清理完成了。 而曹妃甸湿地保护区负责人表示,对于现有鱼塘的养殖清退工作将加快处理进程。 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 何主任 :我们要做保护区的退养工作,逐年退出,然后我们要逐年做湿地恢复、修复这些工程。每年我们大概都投入中央资金大概300万左右,省资金大概110万左右,市资金大概也是百十来万左右来进行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曹妃甸区政府下的五年退养计划,从2018年到2023年,最晚核心区的这个退出2023年,有可能还会提前。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