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抗“疫”记者手记|驱车800公里到武汉支援!95后男护士第一个夜班是这样的→

2020-02-28 13:42:34 来自: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记者 苏童 徐欣宇)现在回想起来,到武汉后的这一个多礼拜,我们一直都是在外围拍摄,志愿者、司机、理发师等等,最接近“红区”的一次,也仅仅是跟拍志愿者护送患者到达住院部门口后止步。2月23日,我们需要跟拍一位在隔离病房工作的男护士,而隔离病房,属于“红区”内部。

这位男护士名叫郑益欢,23日是夜班,所以下午,我们确认好防护装备后,就出发去和他见面。当我们见到他时,他正从酒店出来,他是一位武汉武昌医院的新员工,疫情期间,身为护士的他看到了武昌医院因人手紧缺而发出的招聘信息。他通过投简历,在拿到武昌医院的开具的许可证明后,辞掉了在浙江宁波的工作,拿上行装,孤身一人驾车850多公里,历时12个多小时,来到了武汉支援。

我们跟着郑益欢,穿过第一、第二缓冲区和半污染区后,来到了隔离病房。郑益欢立马进入了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在未来的七个小时里,他将和另一位护士一起负责这个病区的30位患者。

量体温、测血压、测心率、换药水,郑益欢在各个房间和楼道快速穿梭着,在拍摄过程中,有时我一个转身,就会找不到他,然后就需要一个一个房间去找。当我问他你一晚上需要这么来回走几趟时,他回答到,只要病人有需要,我就会去看。

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和口罩,会有很强的闷热和压抑感,连小声说话都会很吃力,但是我们看到,郑益欢在跟每一个病人交流的时候都会非常热情,他说他需要把正能量带给他们,这样他们能好的快一些。

夜里12点,我们遇到了一位92年的女士,她的肺部CT结果显示玻璃样病变,她是来住院的。看着97年郑益欢抱着那位年轻女士的个人物品陪她走进病房,我有些难过。他跟我们说过现在护士团队的主力军已经是95后,面对这场疫情,年轻的他们已经冲在最一线,我也希望他们奋战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

凌晨1点拍摄完毕,我们早就错过饭点,回到酒店,却发现周到的同事高文鹏拿着热好的盒饭在门口等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