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据外媒报道,世界气象组织表示,保护地球生命免受有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消耗今年春天在北极大部分地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气中臭氧消耗物质的持续存在以及平流层在冬季非常寒冷。 平流层是指大约10公里至大约50公里高度之间的大气层。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大气观察臭氧观测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获得的数据,最近一次在北极观测到同样强烈的臭氧消耗是在2011年春季。数据显示,2020年的臭氧消耗甚至更强。 气象组织表示,如果没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一成功的国际协议的存在,臭氧消耗将会更加严重。协议的达成导致氯氟烃等物质逐步淘汰。但是它们在大气中停留了几十年,浓度仍然高到足以造成严重的臭氧破坏。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北极平流层仍然容易受到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臭氧消耗物质的影响。任何特定冬季的臭氧损失程度取决于气象条件。2020年的臭氧损失表明,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由于每年的气象条件和温度不同,臭氧消耗的严重程度也有所波动。 与典型的南极臭氧洞范围相比,今年春天北极臭氧洞的最大延伸范围要小得多。2019年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是自臭氧洞首次被发现以来最小的记录。 紫外辐射 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大气观测网络在北极设有观测站,这些观测站对臭氧和紫外线辐射进行高质量的测量。 2020年的情况类似于2011年春天,当时北极上空的臭氧损失接近50%。北极臭氧的损耗导致2011年春季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加,科学家观察到加拿大北极地区的紫外线指数增加了60%,北欧地区的增幅甚至更高。 此外,北极的臭氧消耗影响了臭氧总量,导致加拿大和欧洲夏季紫外线水平上升。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