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6年十大技术突破:从空气中汲取能量的电子设备
四、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突破性技术: 火箭将不再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在将载荷送入轨道之后,火箭将能够安全返回地面并准备用于下一次发射 重要意义: 通过火箭的重复利用,航天发射的成本将会被大大降低,这将极大促进航天领域的大发展 主要研究机构: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美国 - 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美国 - 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美国 预计投入应用时间:已经推出 简介: 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来,已经有数以千计的火箭被射向太空,这些火箭从来都是被作为一次性产品来看待的,它们一旦发射就是有去无回。但从2015年开始,这一情况开始改变:火箭发射,并将载荷送入轨道之后将重新返回发射台,稳稳地停放到它最初起飞的位置上。如果这一技术能够逐渐成熟并成功应用,那将大大降低航天发射的成本,从而在航天发射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五、能够相互学习的机器人 突破性技术: 机器人将能够学习,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经验上传到云端,以供其他机器人分享 重要意义: 如果机器人不再需要个别编程,而是可以通过群体力量迅速达成学习和升级,那么机器人的能力将突飞猛进 主要研究机构: -Ashutosh Saxena, Brain of Things公司(美国) - Stefanie Tellex, 布朗大学(美国) - Pieter Abbeel, Ken Goldberg, and Sergey Levine,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 Jan Peters,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国) 预计投入应用时间:3~5年 简介: 很多看似简单的工作,比如在仓库里堆放物品,照顾卧床不起的病患或者在前线协助士兵搬运物资等等,仍然没有办法完全让机器人来承担。原因很简单,机器人还无法胜任这样的灵活工作。人类之所以可以胜任,那是因为经过了一段被称作“童年”的漫长数据积累和学习时期,但机器人没有。一般的做法是通过编程来“教”机器人学会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是这样的效率太低。而现在,一个名为“百万物品挑战”(Million Object Challenge)的项目正在酝酿,科学家们希望让无数单个的机器人们在云端上传它们各自的技能,并与其他机器人分享,从而大大提升机器人的能力和进步速度。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