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资料,每6个新冠肺炎患者中,就会有一人出现重症和呼吸困难,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如果病情恶化,还会需要用有创呼吸机控制性通气。对这些患者而言,呼吸机,就是“救命机”,它虽不能杀死病毒,但可以延续生命,为临床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3月中旬以来,随着海外感染人数迅速攀升,多个国家在中国寻找、订购呼吸机,不断增长的需求、纷至沓来的订单,对呼吸机厂商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斗。 这家供应商两三个月的订单 就超过以前全年的数量 江苏丹阳 鱼跃医疗是我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供应商之一,产品涵盖呼吸供氧、血压血糖、康复护理、手术器械、高分子卫生辅料等多个领域,服务于国内超过20万家医疗机构和90%以上的三甲医院,产品远销海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几个月,公司最热销的产品,就是呼吸机。 鱼跃医疗 从三月份开始,海外呼吸机的订单需求, 从过去的每天不足一百台,猛增到上千甚至是上万台 。无创呼吸机产品总监王诗谊介绍,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了企业以前全年的订单。 最忙的时候,销售人员手上同时处理着来自8个国家的30多个订单 ,其中最大的一笔订单来自欧洲,要一次性订购5000台呼吸机。由于时差的原因,销售人员经常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截止到5月8日,鱼跃呼吸机的海外订单已超过34429台,后续的订单还在加紧生产之中。 呼吸机 呼吸机由1500多个零部件构成,生产供应链高度全球化,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稳定之中。其核心部件“风机”,相当于一架汽车的引擎,受疫情影响,欧洲的供应商断了供应。为了破解企业面临停滞的局面, 公司决定加速自主研发风机应用的步伐。 自主研发零配件 事实上,为了不被国外供应商“卡脖子”,早在三年前,研发团队就开始着手自主研发呼吸机配套的风机,作为技术储备方案。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款国产风机提早进入了实际应用中。 国产风机 为了保证海外订单如期交付,工厂在不断扩大产能。呼吸机的生产车间增加了两层,一线员工24小时三班倒。除此之外,公司新建的智能工厂更是派上了大用场,提高了部件的生产效率。目前,这家企业呼吸机的日产能已经提升了四倍。 呼吸机生产车间 截至目前,鱼跃已经向70多个国家提供了包括无创呼吸机、医用制氧机、医用额温仪等在内的十几类产品,共计200万件。 产能提升到设计极限,员工累到手抖 这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供不应求 浙江圣宇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在全球抢购呼吸机的同时,呼吸机配套的零配件和耗材也变得炙手可热。浙江宁波的圣宇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打的产品是麻醉面罩、雾化面罩等呼吸机配套使用的耗材。3月以来,企业的呼吸类耗材供不应求。仓库主管陈威威说,他们仓库员工每天都要发4万多箱货,忙到晚上十一二点,累到连吃饭夹筷子时,手都在发抖。 仓库员工 然而疫情之下,几乎所有的客户都要求加大备货量、缩短交货时间。即便公司满负荷运作,提升了30%的产能,每天增加1.5万个麻醉面罩产品,依旧无法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而30%已经是工厂的极限产能,再多整个工厂就崩溃了。 检测仪器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增加产能,公司紧急新添置了用于麻醉面罩密封性检测的仪器,一天能检测7000个产品。以前检测每个面罩需要两个小时,而这个新设备,只需要30秒就可以检测出面罩是否漏气。同时,企业还在忙着开发正压面罩的模具, 这套模具可以提高五倍产量。 开发新模具 改造产线、购置新设备、开发新模具、扩招员工,意味着企业的资金投入要不断加大,就在他们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当地的农业银行在24小时内,就给他们发放了一笔1550万元的专项贷款。 生产车间 宁波闰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鼻氧管等管制呼吸类耗材。作为呼吸机及医疗救助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资,最近一段时间,公司的订单量增长2倍多。来自北美、欧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纷至沓来, 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底 。由于产能问题,有单不能接、不敢接,成了企业最头疼的事。 宁波闰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为了把产能提上去,公司将去年的五条生产线,在一个月之内增加到了七条。111个工人,每天12个小时满负荷运作。产能也从原来的每月200万套鼻氧管,扩张到了280万到300万套。 生产车间 为了支持生产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公司所在的产业园帮助任伟协调出一个1100平方米的临时厂房。只要新设备安装到位后,任伟马上就可以新建5条生产线,每月额外增加150万套鼻氧管的产出,这样就能够满足客户的订单数量。 临时厂房 半小时观察 我国的呼吸机生产企业和配套耗材生产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产品支持。 据海关统计,3月1日至4月30日,全国共验放出口呼吸机4.91万台。 一台呼吸机相当于一个精密的气体输送工控系统,在过去,呼吸机的生产供应链遍布世界各地,受疫情影响,原有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遭受了重创。 但我们庆幸地看到,中国的呼吸机制造企业能够“化危为机”,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 而与此同时, 呼吸机配套的面罩、过滤膜、管材等各种耗材,在国内也有了完备的产业链和生产能力,这无疑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增加了砝码。 我们期盼,经历了疫情洗礼,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制造,能够更进一步,迈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