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网 乐天 6月19日报道 太阳升起,透过云层,穿过山川,将雪峰映得金黄。反射灰色生活的镜子被砸得粉碎,碎片漫天飞舞。 陈欧站在镜子的碎片中,对着镜头,自信饱满地念出那句“我为自己代言”,背后露出两个鲜红大字:时代。 这是2017年聚美集团的广告片。黑白画面搭配大红色字体,述说着大时代背景下城市漂泊年轻人们的微观叙事。但这一则广告,未如前作一般引起社会轰动。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说“大混剪让人心潮澎湃”,也有人说“鸡汤广告太腻了”。 与几年前不同,网络舆论正在走向割裂,再难有能代表整个时代的个人偶像,一切都在逐渐碎片化。 而在割裂时代中,对于陈欧的评价,也在走向两极化,称赞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事实上,这也是所有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宿命:没有安全之地,只能在质疑中前行。 1 鲜花与荆棘并存 一脚踏入创业大门的陈欧,曾找到一条安全的护城河。 投资人徐小平是他创业导师,告诉他可以自己为企业代言,并举了张朝阳的例子。“既然没钱,那就把自己抛出去,给自己代言。” 创立聚美第二年,这个生于1983年的年轻人,凭借“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的广告片成为全网焦点。 视频中,面容俊朗的陈欧,眼神坚毅地用拳头击碎面前的一块块屏幕。屏幕中播放的是,有人以居高临下姿态对尚在奋斗期的年轻人的嘲弄。 这则深谙大众心理的广告,与当时流行的“屌丝文化”产生奇妙化学反应。初入职场时的反抗,坚持梦想后的成就,贫富差距下的逆袭一一击中无数80后、90后的情绪点。“为自己代言”的声浪绵延数年,影响力不亚于“后浪”与“奥利给”。 在陈欧影响力的护航之下,聚美如坐上火箭一般。 2014年,聚美优品就先于其他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在纽交所上市,陈欧和伙伴敲钟,敲足了15秒,那钟声传回国内,激励了无数80后创业者。 陈欧自以为找到互联网的“免死”金牌。他向徐小平感慨,似乎创业就这么回事。徐小平听后,笑而不语。 然而,陈欧并未将聚美带入绝对的安全领域。很快,那个欣欣向荣的时代结束了。 聚美平台上的第三方手表商家被查出售假,“假货”质疑汹涌而来。陈欧决定砍掉所有第三方业务,以正视听,但舆论依然难以平息。 陈欧与聚美被紧紧绑定,只要他更新微博,都会有人来骂几句。批评他行事风格的人,也会说他售假。阿里、京东挤压垂直电商的市场份额,媒体分析格局时,仍不忘提及假货新闻。 曾经盛放的光芒,并不能将聚美推进安全区,只会使人忽视了视野之外的风险。 陈欧一开始气不过,与人立誓打赌“聚美无假货”,再往后则置若罔闻。 一位接近陈欧的前聚美员工说道,“陈欧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曝光带给聚美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过对销量的提升。”正是应了那句名言:经得起多少赞美,就得承担起多少诋毁。 风急浪高,陈欧收帆,聚美降速,近年来陈欧和他的聚美,已经很少再登上新闻头条。倒是有念念不忘的80后们发问:陈欧去哪了? 2 台上和台下的不同侧面 2017年,腾讯《财约你》采访陈欧,对谈地点选在北京天桥杂技剧场。记者说,那个场景就像陈欧人生的映射,他一直是活在舞台中央的人。 舞台中央的陈欧,有不同侧面。 一方面,他是年轻有为、极具人格魅力的创业者。 他曾一夜之间,成为年轻群体的代言人,微博粉丝从1000万涨到4000万。 他回到四川老家演讲,礼堂被粉丝堵死,人群高喊“陈欧”。学校找来几个保镖,连拉带拽把陈欧护送到舞台。 2018年,澳门赌王之子何猷君在采访中说,在个人IP上,陈欧做了一个很聪明的决定,给公司带来很大价值,“会花点时间学习一下”。 另一方面,他被视作不务正业、不讲规则的明星企业家,战略意图让人心生疑惑。 投资宝宝树,成立聚美影视,投资街电……陈欧脱离电商业务之外的动作,引来的质疑声接踵而至。品玩记者王飞曾表示,聚美更像是一家私人公司,而非公开上市公司,“陈欧连财报都用微博发,我觉得不行”。 在福布斯《云集》演讲中,陈欧承认了来自舆论的压力:“谁都觉得我特别顺,可谁都不知道,我是怎么从一个个坑里爬出来的。”外界评论的割裂,促使陈欧开始转变。 首先转变的是言行,从张扬转为低调。 他开始广泛阅读,包括企业认知管理,大众心理学,甚至法国革命历史。他明白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宿命,“一旦个体名望下跌,之前积蓄的舆论势能,将会反噬个体。” 陈欧开始谨言慎行,放低姿态,不再高举代言年轻人的旗帜。 在接受《财约你》采访前,陈欧还在问同事,这个时间节点是否合适发声,因为王思聪刚刚质疑了共享充电宝。那次隔空对话中,陈欧谦和回应道,“谢谢思聪监督”。 其次转变的是战略,从电商到多元业务。 2017年初,共享充电宝被媒体形容为旋风,深圳数家充电宝工厂寄到大额订单。 在此之前,陈欧频频飞往深圳,考察共享充电宝的企业和厂家。在和朋友吃饭时,街电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 5月5日,他在微博宣布“刚投了几个亿”,配图是“街电获聚美优品注资3亿元”的新闻截屏。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发了8条与街电相关的微博。 他在办公室摆了一台街电柜机,想让同事提提意见。但共享充电宝很快在聚美办公室流行起来,匆忙开会的员工,往往会带一个充电宝。 外界都认为共享充电宝只是共享大潮中的浪花之一,只有陈欧相信,这是合乎商业规则的机会,也是聚美在电商之外的机会。因此,他也背上了更重的舆论负担。 “既然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就应该去享受这种人生。既然是这个状态,就去燃烧了拥抱它吧。” 在《财约你》节目中,陈欧一字一句地说道。 3 “集团化”的泥潭和坦途 回顾2016年年会,可以看到陈欧投资街电的伏笔。他在年会上发问: “曾经聚美是一家很性格、很棒、很酷的公司,但突然间变成一家完全以财报为导向,以促销为导向的公司,这公司的未来会怎样?除了电商板块,我们梦想还有多少?” “那一刻我似乎看到2012年的陈欧,那时员工不多,但大家相信他才来到这家公司,他的身上充满了未知可能。”一名参加过年会的聚美员工说道。 从初创到上市,聚美始终是一家电商公司。而行业缩窄、舆论质疑、新风口盛行,让陈欧选择告别电商化的聚美,寻找新的业务板块。 2018年,街电领跑行业,并实现年度规模化盈利,成为聚美集团新的造血引擎。同年,聚美集团投资电视剧《温暖的弦》上映,收视率双网破一,版权收益带来充足回报。这一年财报显示,聚美新业务营收9.3亿,在总营收中占比22%。 陈欧在接受采访时称,聚美不止是一家电商公司,成为一家时尚科技集团。 而这一次转变,为陈欧带来新的质疑。媒体呛声道,电商主业放任自流,多元跨界幅度过大,聚美股东频繁责难,陈欧一步步走下神坛。 这些评论,陈欧看在眼里,“好像媒体认知是一旦陈欧不做美妆电商,你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他甚至会想应该去卖可乐,哪怕赔钱都行,那样就没人质疑了。 他将微博ID由“聚美陈欧”,改为了“陈欧”。他担心外界对他的质疑,波及到聚美。 而陈欧并未因质疑而止步。2020年4月15日,聚美优品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在媒体描述中,这一天被称为陈欧的“新节点”。 毫无疑问,持续走低的股价,让很多人无法客观评论这家公司——他们拿着电商企业的标尺,衡量着陈欧口中的时尚科技集团。 “不是说一定要把流量导到化妆品上才叫成功。”陈欧说,“我从未把自己定义成是中国一个卖化妆品卖一百年的人,我只希望,我能持续不断创造价值。” 为了他所说的“价值”,陈欧更加务实,日渐低调,专注开拓业务。从共享充电宝到跨界影视圈,再到主动私有化,陈欧不断稀释聚美的过去。这些决策大多不符大众预期,但也很少亏钱。 如今,街电连续两三年领跑行业,让更多人看到共享充电宝的潜力,万亿港元市值的美团后知后觉,亲自入场。 八年前,陈欧是风头正盛的创业者,如今是踏踏实实的企业家,无需光芒万丈,也能干一番事业。 2016年,在《十三邀》第一期节目中,许知远曾与罗振宇进行过一次近三小时的对谈。 罗振宇认为,投资人往往不相信人的力量,更相信组织的稳定性,实际上,“人”才是世界上最靠谱的东西。 “他的特质,无论你堆多少资源都养不出来。这个特质在这个地方开花,即使载体样式不行了,他迅速能靠其它的载体样式,再一次绽放。” 对于徐小平而言,那个刚刚走出校园的陈欧,一无所有,但却可能是那个“有特质”的人,这种特质成就了陈欧,也给他带来了无数的争议。 他富有魅力,思路奔放,能一夜成为意见领袖,也是一名合格的掌舵手。而他不善言辞,性格刚硬,不会讨好舆论,亦不会讲一个好故事,人们对他的争议,亦会影响外界对聚美的评判。 在2017年那则聚美的广告中,旁白问了一句令人记忆深刻的问题,“我们是时代的造物,还是人创造了时代?” 这个问题,可能永远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