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今之“和”: 老单的书房 比皇帝大三倍, 其中情趣 外人又懂多少? 老单一直对人讲,他打小在北京四合院里住,但从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世界上最大四合院——故宫的“看门人”。 在故宫服务7年,老单对于故宫的感情,可不同于一般外人。故宫占地72平方米,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共计8707间房。他自称,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把故宫所有房间都走下来过,一个是他,一个是他秘书。而这一点,历史上在宫里居住的皇帝都不可能做到。 那么多房间,让老单比较来感觉的地方是哪一处? 老单提到了养心殿里的“三希堂“,那是一间只有4.8平米的皇帝的书房,老单曾亲自陪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去测量过。”三希堂“开门就上坑,坑上陈列着一些珍玩。他说这么狭窄的一方天地,却是当年乾隆皇帝心头的最爱。 “我的书房很普通,有15平米,比皇帝书房大三倍。”老单介绍,乾隆皇帝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赏画读书,一生写下了4万多首诗作,这个地方俨然成为了这位帝国最高统治者精神层面的一处宁静港湾。老单也很赞叹乾隆皇帝一点,身为满人,但对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 而作为故宫的院长,他有时候也有某种情境带入式的跨时空感通,与乾隆皇帝不无几分贴近。 “我一般不在外面吃饭。每天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吃饭以后,晚上七八点钟点起台灯,然后沏一杯茶,摊开书开始读,这就属于我自己的时光了。”老单说,这种生活在退休后依然在延续,这一年里,他做研究、当顾问,读书、写作,是七八年以来读书最多的时候,而且一口气写了三本书。 既然节目是《毛铺·和文化录》,当然就要聊聊故宫看门人眼里的这个“和“字了,故宫的皇家气派中,是怎么从古到今跨越时空展现出这个和字的? 老单介绍说,故宫中轴线就像是一条脊梁,所有的建筑都沿着中轴线铺陈开来。故宫接待外宾时就会按照中轴线前行,先穿过熙和门,进入太和门广场,然后走向太和殿,紧接着就是中和殿、保和殿,一路上都有“和”字。 “我经常会向他们(外宾)介绍中国的和文化,‘和’字的构成一边是禾苗的‘禾’,这代表粮食,另一边的‘口’,代表人民要获取这些食物。当我们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人人能够丰衣足食,这就是最大的和谐社会。”在他看来,“和”字就是一种号召,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要和谐相待,人的内心世界要和谐相爱,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是一个和平友好的世界。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