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科研又干了件大事,外媒:“你们赢了!”

2017-04-01 12:16:23

  最近,中国又低调地搞了件大事。在一个国内外炙手可热的科研领域,歪果仁可能又要被中国“虐惨”……

  他就是“量子加密通讯”,这个科研项目或许听起来有些陌生。

  不要紧,你可以这么理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由蒸汽机打开,那么下一场技术革命的起点则必然是量子通信科学。

  而量子加密,就是点亮量子通讯科技树的密钥。 

  作为安全等级最高的加密技术,量子加密早已成为各大国争相追逐的目标。早在10年前,IBM、微软等国外企业就率先在量子科学应用上投入重金,风光一时无两。但由于成本原因,国外仅用于个别科学实验。

  如今已是中国量子通信领域领军人物的中科大潘建伟教授,那时还在奥地利留学。有次在实验室里,当他自豪地概述了量子通信这个想法,维也纳的同事都很尴尬:他们不忍心告诉潘,他以为这个点子是他的创意,实际上早已经是同事们的日常工作。

  可想而知,10年前,中国在该领域的起点有多低。

  谁能想到呢,只用了10年,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榜首。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新闻网站《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将其评为“年度突破”。

  就连国外权威媒体都不得不承认:是的,你们暂时赢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

  今日俄罗斯:

  英国镜报:

  美国福布斯:

  说了这么多,量子通信和量子加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量子通信涉及的现象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于宇宙的传统理解,爱因斯坦称它为‘幽灵般’的现象。因为它假定现存的粒子可以瞬间将信息‘传输’到另一个纠缠的粒子,并且这种纠缠似乎是超越时空的。

  如果你的加密措施使用了量子通信,那基本意味着永远无法被对手破解。原因有二:

  其一体现在量子加密的密钥是随机的,即使信息被窃取者截获,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密钥,因此无法破解信息。

  其二,分别在通信双方手中具有纠缠态的2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发生变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态就会随之立刻变化,并且根据量子理论,宏观的任何观察和干扰,都会立刻改变量子态,引起其坍塌,因此窃取者由于干扰而得到的信息已经破坏,并非原有信息。

  也就是说,使用了量子通信,对手对我的信息始终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要么他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要么他窃听到的有关于我的任何信息,都是错的……

  这对于用户而言,就意味着两个字:安全

  随着斯诺登“监听门”的曝光,信息安全的议程再一次摆上台面。任何对于信息安全有着迫切需求的国家部门和企业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巩固自己的护城河。

  而信息安全,正是量子加密通信的用武之地。

  直白说,量子通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采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密钥分发,做到数据传输的绝对安全。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网络传输的行业,如金融、政府、大小企业,都对量子加密有强烈的需求。

  而在众多对信息安全有迫切需求的机构中,网商银行就率先采用了量子通信技术。3月29日,国内云服务商阿里云在深圳透露全球首个云上量子加密通讯案例,网商银行采用量子技术在专有云上完成了量子加密通讯试点。

  简短新闻背后意义不可小觑,这里有两个信息点:

  1、阿里云成为全世界第一家可以提供量子加密信息传送服务的云计算公司;

  2、这一云上量子加密由阿里云、科大国盾量子紧密合作实现。

  这里再介绍一些与阿里云合作的科大国盾量子团队,观察者网曾采访其总裁赵勇先生,探究“黑科技”量子通讯的应用。

  科大国盾量子公司官网

  工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陈肇雄也曾经亲临国盾量子公司产品线视察~

  知识点来了啊同学们!赶紧划重点~

  如上文提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信息技术上的科研实力处于国际前列,被美国列为重点关注的量子技术研究机构。科大国盾量子就是以潘建伟院士团队实用化量子通信技术为基础,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起组建的中国第一家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量子通信产业化方面中国已经走在美国的前列,并在国防、金融等领域铺开。

  媒体此前已纷纷报道,2015年10月,阿里巴巴投资的“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成立仅3个月,阿里云与科大国盾量子就曾联合发布量子加密通信产品--量子加密通道,使量子加密技术成为一种共享资源。

  1年多之后,全球首个云上量子加密通讯案例的公布,预示一个新的开始。

  在中国这个市场最大、资源最雄厚的地方,量子科学势必如野火一般烧遍各个领域,为焦土中的萌芽积攒下最肥沃的养料。

  这简直就是代表了中国先进制造的生产方向啊……

  别忘了在高科技江湖,永远流传着这样一个恐怖的传说。

  只要自己想做,中国有能力把所有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彻底白菜化”,成为全民共享的成果。

  页岩气钻探设备的核心部件,桥塞,原价20万,中国一做,不到2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