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刷丝顶部的打磨以及牙刷的刷毛拉力,他们也都有严格要求。 借着9.9元电动牙刷热销的东风,他们又推出9.9元10支装的手动牙刷,目前已经累计销售了500万支。此外,他们还联合上海一些研究机构,共同研制出一款纳米锌抗菌牙刷,并申请到了国家技术专利。 如今,在这个牙刷小镇,还有不少企业都在逆境中寻求突围的路径,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开发新产品、找到新出路。 牙刷生产企业面向新需求开发新产品跻身为“超级工厂”,也给当地的牙刷配套企业带来了新需求,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无论是生产牙刷模具、牙刷植毛机和刷丝的企业,还是一些设计企业,都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2020 年,整个杭集镇高新区的销售额达到了180亿元。 “中国伞乡”寻求突围,试水“C2M模式”见成效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距离扬州不到300公里的杭州,萧山区的南阳街道被称为“中国伞乡”,这里的伞具企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初步萌芽,现在已有150多家,鼎盛时期,这里一天就能生产60万把伞,累计一年可以生产将近两亿把伞,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这个长三角的雨伞制造小镇,也受到了波及。一家有着40年历史的企业线下实体店销售大幅下降40%,这意味有将近一半的产能闲置,企业生存面临困境。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虽然壮大了线上销售团队、配备直播设备,但产品还是老样子,消费者还是不愿意下单。最终,高一诚听取了电商平台营销人员的建议,决定背水一战做“C2M”,就是工厂直营。 有了大数据的精准分析,高一诚的管理再也不是天马行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有了精准的量化指标。传统的制造业工厂,升级成为了一个产销严丝合缝的“超级工厂”。 2020年7月,一款销售价20多元的雨伞,在网上推出后成了爆款产品,一个月之内,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工厂恢复了正常,而且这款产品还带动了周边一些伞具配套企业的发展。 虽然凭借“C2M模式”,高一诚获得了大量的订单,但他也明白,通过低价冲销量,能让企业在短时间渡过难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还是要靠好的设计和开发。一家企业今年内就打造了一款防风伞,每个月能销售四五万支。 但设计人才还是短缺,要打造一个产销两旺的“超级工厂”,不论是引进人才还是提升生产工艺,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当地政府也希望通过多种渠道,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平台,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半小时观察】制造业转型:精准需求是核心 当一些传统制造业在疫情中艰难挣扎时,一些创新型企业已擎起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旗,跃上时代潮流。“用户直连制造”成为帮助企业走出危机的一种新制造模式。 大众消费中的盲点、痛点,往往是未来的商业增长点和利润新亮点。优秀的企业善于倾听百姓呼声,捕捉消费者需求,发现其中商机,做好品质,做出个性,靠过硬的、有特色的产品赢得市场青睐。在需求上下苦功,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练的真功夫。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龚新语)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