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正在北京进行。多项我国即将执行的深空探测任务的细节首度进行了公开。特别是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抵达人类探测器未曾触及的“月球背面”。目前,探测器研制进展顺利。 嫦娥四号,原本是2013年12月在月球表面成功实现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的备份。在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后,科研人员为嫦娥四号赋予了新的任务,这就是,要抵达月球的背面。由于月球自转公转周期相同,因此月球永远有一面一直背对月球,这让那里探测难度更大、而同时科研价值也更高。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刘继忠:背面,通信只能靠中继星,因此我们在地月L2点专门放置了中继星,进行通信。同时利用月球背面非常好的电磁环境,在全球首次开展低频探测的工作,原创性成果。 除了探索未知的月球背面以外,嫦娥四号搭载的“乘客”要比嫦娥三号更多,依靠这样一个平台,来推动空间技术的创新。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刘继忠:首次把以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生态圈送入月球表面;我们这一次也同时搭载了哈工大的两个微型小卫星和中山大学的激光角反射镜,整个任务还是很复杂的。 除了月球探测外,我国还计划在2020年实施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完成火星的环绕探测和着陆巡视探测,并计划在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实现火星表面土壤岩石样本的取样返回。同时,对太阳、木星和太阳系内小行星的探测任务也在论证中。这些任务将带动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领域多项新技术的突破。 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地方组委会主席 杨保华:深远太空的测控通信技术,长时间飞行的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先进的有效载荷探测技术,只有我们航天工程技术和科学探测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这些任务,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和工业集成水平。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