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地震局、科技部等5部委共同举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大会昨天在北京召开。4项重点工程被列为我国地震科技创新的项目计划,将对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和抗御地震风险能力等发挥重要作用。 四个计划分别是“透明地壳”计划,“解剖地震”计划,“韧性城乡”计划和“智慧服务”计划。 地震预测是公认的科学难题,根本原因是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由于看不到内部,科学家很难对其进行观测和探测。“透明地壳”计划就是要使看不见的地壳逐渐变得透明起来,从地球深部寻找地震安全。 中国地震局局长 郑国光:为什么我们对地震的规律把握不够,就是我们对地下的观测探测能力远远不足以观察地球,所以我们采用人工震源方法,采用国家实施的深地计划,通过一系列行动了解地下结构。 解剖地球计划是对已经发生的地震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准详细解剖,利用大数据、超级计算机等新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发展和提出适用于中国大陆强震和前兆机理模型。逐步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规律。 “韧性城乡”计划是通过采取防御措施,使城市在地震发生时免遭破坏,或者即使造成一定程度灾害也具备高效可恢复性。 “智慧服务”计划将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科技产品,完善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智慧服务,不断满足政府、社会和公众需求,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介绍,这四个计划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漫长的过程,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中国地震局局长 郑国光:我们到2025年有一个阶段性目标,就是基本掌握我国重点地区,强震发生地区的地壳初步认识。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