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据测算,核废水一旦排海,放射性物质将在57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今日,央视新闻制作了一张图,详细分析了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危害。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是迄今全球最严重核事故之一。 废水来源: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事故后为持续冷却堆芯而新注入的水、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 目前,福岛每天产生约140吨核污水。截至4月,核电站存储罐内的核污水已达125吨,预计2023年3月前后将达到137万吨水箱容量的极限。 福岛核电站废水一旦排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核事故处理后废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 放射性核素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影响海洋环境。部分核素将洋流等向其他海域迁移、扩散,碳14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另外,一些原子同位素衰变过程需要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向海洋排放的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但依然还有很多放射性核素。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