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大院公众号 在不同的时代,人类总有不同的困扰。波澜壮阔的航天时代也不例外,其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太空垃圾。 是的,我们把绕地球飞行的无用处的人造物体统一叫做太空垃圾。 让开!我密恐要犯了。。。。。。 太空垃圾都是什么? (1) 航天发射活动中抛弃的多余负重 几乎所有的航天活动都依赖航天发射,在发射中随着燃料的消耗,火箭会将多余的负重逐渐抛弃,比如火箭第一级、助推器、载人火箭的逃逸塔和整流罩,它们都会落回地球。Space-X赖以成名的火箭回收绝技就是针对第一级的。而火箭的第二级、上面级等残骸和未烧完的燃料都将进入轨道,在发射的短短10分钟后就将变成太空垃圾。 唉,这真是同箭不同命啊。 (2)寿终正寝的卫星们 进入轨道的卫星们也有着自己的寿命,最长的通讯卫星也不过10-15年寿命,一旦寿命结束,就留在轨道成为太空垃圾,而且由于燃料使用完毕,会处于完全失控状态。 (3)太空垃圾碰撞出的新太空垃圾 更恐怖的是,太空垃圾的产生是会逐渐加速的,它们彼此之间还会在轨道发生碰撞,可能比几何级数增长更加夸张。 2009年2月10日,铱星系统第33星和俄罗斯Cosmos 2251两颗卫星发生了碰撞,在短短几个月之内,两颗卫星碰撞产生的垃圾几乎覆盖了它们曾经所在的轨道,这些垃圾还有不断碰撞的可能,情况非常不乐观。 这让我想起了古文《愚公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怕。 (4)可怕的导弹反卫星实验 不过,可怕的不只有太空垃圾的碰撞。同样的道理,用导弹攻击卫星也是产生太空垃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导弹会有目的性地在一个位置爆破,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卫星的碰撞。 目前只有苏联、美国和中国进行过导弹反卫星实验,每次实验都是太空垃圾研究专家们的一场噩梦。 太空垃圾可能产生哪些危害? 目前,监测太空垃圾最大的信息库来自美国的洲际导弹防御系统雷达网。 这些超大相控阵雷达(动辄像足球场那么大),最主要是为了防御曾经来自苏联、古巴(导弹危机)的弹道导弹。冷战之后,这个雷达网依然在发挥作用,现在多了一条军民两用的功能:监控太空中的各种垃圾和卫星。他们的信息是最权威的,而且都对外公开。 根据这些检测数据,太空垃圾的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估计,绕地飞行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垃圾有1.7亿个,1-10厘米直径大小的垃圾则有67万个,更大直径的垃圾有2.9万个。 更加恐怖的是,这些太空垃圾还在不断发生撞击,如果不加控制,数量会继续疯狂增长,它们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 要知道,绝大部分垃圾分布在低于5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它们的飞行速度普遍在7000米/秒以上,是狙击步枪子弹速度的7倍左右。在这种强大动能面前,一个最小的碎片和一个较大的卫星造成的杀伤力都会很大。 值得庆幸的是,恰恰因为最多的(80%)太空垃圾分布在靠近地面的轨道,这里极其微弱的空气阻力会将它们缓慢拖入地球大气烧毁。 地球大气是人类最后一道屏障,它烧掉了99%以上的星际尘埃、陨石和太空垃圾,保护了地球上亿万计生命的安全。迄今为止,地球上还从未发生过因太空垃圾坠落地球而直接伤人的事件。 然而,还有一些分布在更高轨道的太空垃圾,这些垃圾基本上就很难被销毁了。 特别对于处在地球上空35786公里高的地球静止轨道,这里聚集了人类几乎所有的通讯卫星,它们也产生了很多卫星垃圾。由于这个高度实在太高,完全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这些太空垃圾一旦产生,恐怕千万年后都不会消失。 而这条轨道又是唯一且最宝贵的轨道,因为只有它同时满足了在赤道上空(0度轨道倾角)和35786公里的轨道高度两个条件,能满足与地球自转相同的24小时轨道周期,实现同步/相对静止。 这样看来,这条轨道是不可替代的稀缺的轨道资源。因此全世界都在抢发这个轨道上的通讯卫星以占住资源(国际原则是先发先占),但这条轨道目前已经深受太空垃圾的影响。 2016年4月,一块极小的太空垃圾碎片击中了国际空间站上的Cupola对地观景台玻璃,造成了一个直径7毫米的裂纹。在国际空间站20年的运行时间里,由太空垃圾造成的伤痕可谓时有发生,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