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快科技 让每秒30万公里的光停下来,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成功地让光“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封印”在特殊晶体中。更重要的是,1小时后放出来的光,还是“活”的!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该成果,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一段600米长的光停下来,存在了一个5mm厚的晶体中。 4月22日,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李传锋、周宗权等在光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将相干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其实过程很简单,第一步让光慢下来,第二步把光封印住。 怎么让光慢下来呢?其实,30万公里/秒是光在真空下的速度,在介质中,光的速度则要除以折射率,比如玻璃的折射率一般是1.5,那么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就是20万公里/秒。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提升介质的折射率,就能让光慢下来。 早在1999年,哈佛大学团队使用外加磁场的冷原子气体,把光速降到17米每秒,相关论文登上Nature封面,封面图内容是一辆自行车在和光赛跑。 而这次科学家将介质的折射率提升到了几十万倍,不但光速慢了下来,光的长度也被极限压缩。 第二步把光封印,就是把光场的激发转变成一群原子的激发,原子就像渔网一样把光子抓住,因为原子无法在晶体中移动,而是被牢牢束缚住震荡,光子自然也无法移动。
对于可能的应用,该团队副教授周宗权表示:“沿着远程量子通信这条路走下去,那么就只有两个方向,量子中继和量子U盘。” 具体而言,如果在量子中继卫星上部署光量子存储技术,一小时的存储时间足以让一个卫星从西半球覆盖到东半球,形成全球范围的覆盖。 量子U盘则是量子技术中出现的专属存储方式,拥有着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安全性,就像是一个有高级密钥的U盘。下一步,他计划先在实验室研发出量子U盘原型机,未来期望能真正走向实用。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