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是我国航天员首次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第7天。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任务大厅屏幕上,天和舱内摄像头传回的航天员画面中,右上角的“天链”标志格外醒目。从开始到结束,天地通话整个过程语音流畅,画面清晰。 “得益于中继卫星的三星组网,航天员与地面之间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通话。”中心总体工程师郑勇辉介绍,“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中继卫星天链二号01星首次参与载人航天任务,天地之间的音视频传输速率更高,通话效果和可通话时长均得到了提升。” 天地音视频通话需要接收和发放大量的数据信息。这次天地通话中,工程师王雪所在的数据分发岗位就担负着解析和分发数据的重要使命。为此,她和同事研发出了话音图像解析、定时提醒等软件,进一步提高了执行任务的稳定性、可靠性。 为确保遥测数据链路时刻畅通,这个中心还组织了多次应急演练和协同配合模拟演练。“中继卫星在万里太空‘牵舱引舟’,是航天员与地面日常联络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中心指挥调度马超说。 事实上,许多收看实时直播的观众惊喜地发现,在此次天地通话中,不仅声音与画面毫无卡顿,而且相较以往,中国空间站上多机位实时传输回来的画面与声音都更加清晰了。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的屏幕上,标记出来的天链二号01星、天链一号03、04星三颗中继卫星,以及渭南、厦门、纳米比亚等全球多地的测控站和远望六号测量船正为这历史性的时刻默默地提供保障。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