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国内首例人体冷冻:按下生命的暂停键

2017-08-28 05:38:42

  银丰生物集团,涉及脐血储存、基因检测等多个领域。新京报记者 高敏 摄

  展文莲生前与桂军民的合影。受访者提供

  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内冷冻保存展文莲遗体的液氮罐。新京报记者 高敏 摄

  展文莲接受灌流手术。受访者提供

  8月15日,是山东济南人展文莲的百日祭。在坟前,丈夫桂军民带了妻子的手机,播放着她生前最喜欢的歌之一《我只在乎你》:“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这个皮肤黝黑“性格刚强”的男人哭了。他告诉妻子“家人都好好的,你放心”。

  展文莲的墓其实是一座衣冠冢,她的身体则在别处:一个容量2000升、高约4米的不锈钢液氮罐。

  在山东济南高新区的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隔着玻璃,可以看到数个大大小小的类似罐体。其中一个罐里,展文莲的身体正以头朝下的姿态被保存着,液氮可以使其保持在零下196度的极低温中。

  展文莲就此成为中国本土首例人体冷冻的志愿者。

  在此之前,2015年,61岁的重庆女作家杜虹罹患胰腺癌去世,家人遵从其遗愿,将其头部冷冻保存在专门从事人体冷冻研究的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以下简称“阿尔科”)的美国总部。

  杜虹与展文莲的两次尝试均由美国专家阿伦·德雷克(Aaron Drake)主要负责,他在2016年全职加入了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

  人体冷冻,让死亡从永别变成了未来再见。目前谁也不能保证展文莲一定能够复活,但人体冷冻给了家人一个期待,也为低温科学推进迈出了重要一步。等到未来疾病可以治愈时,或许还能复活。在家人心中,她只是生命被按了暂停键。

  死亡后的手术

  5月8日凌晨4时1分,齐鲁医院舒适医疗综合病房中,主治医生宣布展文莲呼吸和心跳停止,意味着在法律意义上,她已经离世。

  日夜守候在病床旁的桂军民和儿子,望了一眼亲人,出了病房。病房外,来自银丰研究院的临床响应团队已经待命超过40小时,他们将对展文莲实施另一场手术。

  时间点很关键,在病人临床死亡4-6分钟内介入,此时大脑细胞还没有大量消亡,基本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有,第一时间需要通过外力维持机体生理功能,这是后续手术的基础。

  他们立刻对展文莲实施了气管插管,启动心肺复苏器来按压心脏,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来保证供氧,并迅速向她体内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同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入冰盐水进行物理降温,来保证全身血液的循环,保证细胞和组织不因缺氧造成损伤。

  桂军民和儿子一直等在病房外,直到4时11分,目送着展文莲被抬上从前晚22时20分便停在医院楼下的救护车才离开。5时14分,桂军民在朋友圈发布妻子去世的讣告,并回家布置灵堂,准备天亮后的追悼会。

  载有展文莲的白色救护车内灯火通明,从医院急速驶出,13分钟后,便抵达13公里外的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此次人体冷冻至关重要的灌流置换手术在这里进行,即通过动脉插管,外部用体外循环机支持血液流动,从而用冷冻保护剂将人体内血液置换出来。

  这是一条类似流水线的精确工作流程。

  首先是降温。展文莲被抬到定制的低温手术台。阿伦·德雷克和齐鲁医院心外科医生、麻醉专家以及体外循环灌注师配合着,通过颈动脉和股动静脉建立起微创双通路循环,把血液引流出来,通过外部的泵支持血液流动。

  当体温降至18度左右时,血液置换和多梯度的冷冻保护剂灌注开始进行。阿伦·德雷克坦言,人体内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水分,水在低温下一旦结成冰晶,会刺破细胞膜,造成人体损伤。

  对此,他们的办法是用防冻剂置换出体内的血液和水分。随着抽出体外的血液由深红变成浅红以至越来越淡,注入展文莲体内的防冻剂变得越来越浓稠,它会逐渐变成固体但不会结冰,最终展文莲身体的温度达到了3.2度,身体代谢也随着置换的完成大大减弱。

  灌流持续了近6个小时最终完成,展文莲又被转移到大尺度程序降温床上,继续深度降温。银丰研究院工作人员称,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台可实现连续将整个人体从常温降到零下190度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由银丰自主研发。

  与当前低温保存技术广泛采用的降温设备一样,这台程序降温床也是使用液氮蒸汽进行降温,此次降温过程共用了3000升左右液氮,并配有二十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和反馈每个角落的温度变化,通过电脑控制实现精准降温。

  这台机器的突出特性在于能够实现连续降温,中间无需断档和转移过程,而过往降到一定温度再转移继续降温的手法会造成温差,造成身体破损,“在这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减少外界干扰至关重要。”银丰研究员说。

  数十小时的程序降温后,展文莲身体内外温度都稳定在了零下190度以下。

  整个过程持续了55个小时。

  阿伦·德雷克在美国已经操作过70多例人体冷冻案例,这次他主要负责掌控全局并确定每个环节没有差错。降温曲线可以最直观地反映稳定程度,他一直盯着曲线。“曲线的弧度圆滑而漂亮”,这说明展文莲的身体很适应冷冻保护剂,降温没有产生大量冰晶,“对将来的复活更有利一些”。

  5月10日晚,桂军民和家人赶到了银丰研究院,来见展文莲最后一面,只有10秒左右。

  隔着操作间的透明玻璃,他们只能看到展文莲头部以上的部分,脱水令她看起来比之前瘦小了一些。他们本以为冷冻后人会变得干瘪,但看到眼前“很滋润,跟活人一样”的展文莲后,桂军民有些震惊,“恨不能用手去摸一摸”,一旁的儿子和小妹妹也都松了一口气。

  11名研究人员对展文莲深深鞠躬后,她的身体被厚厚的睡袋包裹好,保存在金属舱中,再通过吊装设备将金属舱装入罐中并盖好。至此,展文莲的身体被转移至零下196℃的液氮罐中,与此前全球参与冷冻的300多人一样,度过未知的漫长岁月。

  研究人员每天都来监测罐内的液位、内外温度以及罐体不同点的温度,每隔10-12天会向罐内充液氮,保证及时的补充和供应。目前,展文莲的状态“一切良好”。

  决定

  展文莲的患病和离世,对于桂军民来说都太突然。

  桂军民半辈子都在从事体育工作,妻子展文莲也一直是运动健将,她是所供职银行的田径项目纪录保持者,还热衷篮球、排球各种比赛,家里不少锅碗瓢盆,甚至空调,都是她比赛赢来的“战利品”。

  2016年6月,刚刚外出游玩回家的展文莲,发现颈部有个小疙瘩,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当年12月,她突发脑出血,检查得知肺癌发生脑转移已经3个多月,产生了耐药性。

  此后,她的身体开始不可逆转地迅速衰竭。

  今年春节后,桂军民将她送入了齐鲁医院舒适医疗病房,即临终关怀病房。在这里,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观点一致,放弃对疾病末期无意义的过度治疗和病人最后时刻无意义的过度抢救,医生的主要职责不是治病,而是缓解病痛,让病人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有一次,与病房主任类维富的偶然交谈,桂军民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类维富告诉桂军民,人去世后可以冷冻起来。类维富本人已是“生命延续计划”的志愿者,如果合适,将来会通过捐献遗体的方式将自己的身体冷冻起来。在他看来,冷冻人体组织和器官,相当于家中多了一个“灭火器”,将来家人万一生病可以取来使用。对于低温医学研究发展,如果没有遗体捐赠的志愿者参与,很难推进。

  此外,作为临终关怀病房主任,他也认为,这种尝试可以缓解病人和家属心理压力、带来安慰和期望。

  桂军民此前听说人体冷冻,还是2015年的杜虹事件。当时他与妻子把这当作科技新闻,觉得很新奇,甚至想过将来能够这样也很好,但“费用太高了,要75万元,我们承受不了”。

  桂军民一直不赞成火化。他和妻子达成一致,“人假如到了那一天,角膜、器官都可以给别人用,一把火烧了多浪费。既然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总得留给别人点什么。”

  提起妻子,桂军民第一句话就是“善良,热心肠,啥都操心,闲不住”。她爱运动、爱跳交谊舞、爱唱歌。小区附近的公交车很久不来一趟,她看着冬天等在路边的老人,会忍不住打电话去投诉;卖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