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秋以来,很多小伙伴明显感觉天气有些不寻常,北方的雨“一直下”创下了历史新纪录;而南方,高温持续不退,进入10月仍频现30℃以上的炎热天气。 根据入秋以来我国气候特征,可以说是总体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北涝南旱”现象。 9月以来(9月1日至10月25日),全国平均降水量达13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6.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仅次于1983年的132.2毫米。而且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4倍,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而在气温方面,9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为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仅低于1998年的15.2℃和2019年的15.1℃。南方地区平均气温(22.7℃)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气候呢?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宋连春进行了解答。 “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天气气候也较为复杂,气候异常特征显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大气象灾害频现。”宋连春说,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增大。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认为,“北涝南旱”是多个气候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可能对我国气候产生了影响。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2020年8月至今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这次拉尼娜事件结束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于今年7月开始再次向偏冷状态发展,于10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在今冬再度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导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多。与此同时,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有所发展。”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