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科学微信公众号 现代医学普遍以脑死亡(brain death)作为判定个体死亡的依据。医生可以遵循包括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及固定、 颅神经反射消失在内的一系列详细的判定标准,来判断生命机体是否真正死亡了。但是在没有这些标准的年代里,死亡的判定有时无章可循,被活埋的恐惧不时笼罩在人们心头,而本文中提到的一些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死者真的已经“死透了”。 作者 | ASHAWNTA JACKSON 翻译 | 山寺小沙弥 审校 | yangfz 如果你的家人、医生、验尸官错误的认为你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你发现自己已经被埋葬了,你是不是会感到抓狂、失望、惊恐,而且想要大声呼救?然而这个时候,也许别人已经听不到你的呼喊声,那么留给你的只有无尽的绝望。有一个名词专门用来形容这种状况,叫做“活埋恐惧症”,指的是对于活埋表现出来的极度恐惧。 自古以来,都曾流传过有人遭遇这样的恐怖命运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中很多都是神话。但现实中,这种错误确实发生过。Christine Quigley在她的书——《尸体:一段历史》中提到:“在二十世纪初,平均每周有一次活埋事件发生。我们不仅要关心这类事件,更要想办法减少类似事件发生。”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确保“死者”是真真正正的死者呢? 古罗马人的方法是,悼念者不能急于将“死者”埋葬,而是等待8天的时间来留给“死者”足够的时间,以期望“死者”能回光返照。虽然这样的方法能够避免将活人活埋,但似乎有些被动。十九世纪以来,人们已经找到了较好的方法,以确保“死者”是真的死了。 死亡之屋 18世纪的英国女子Hannah Beswick担心被过早埋葬,于是将她的整个房屋当作遗产留给了她的医生Charles White,并定下了一条规定:她的身体永远不会被埋葬,而且White医生每天都要检查她的尸体,直到医生确定她已经死亡。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所以White医生只能将其做成干尸,在接下来几年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好几位医生和证人检查贝西克的干尸,以确保她已经死了。据贾恩·本德森在《一个医学珍品柜》中记载:后来,White医生把这具干尸搬到一个老的钟箱里,每年打开一次,看看他最喜欢的病人在干什么。 安全之棺 1868年,美国专利81,437号公布了,这个奇特的发明是一个安全棺木,内置一个钟铃,只要“死者”有需要,这个就能发挥作用。该设计包括一条绳子,一架梯子和一口钟。如果有人在棺木里醒来,拉动了“死”之前被放入手中的绳子。但假如没人听到铃声呢?这时候你可以选择那架梯子,这口棺木的发明人曾设想,如果有“死者”使用这架梯子,那么从坟墓里爬出一个人就不再是电影里面的桥段了。 坟墓之窗 与汉娜·贝克斯维奇一样,佛蒙特州的恐怖症患者Timothy Clark Smith决定依靠别人来确保医生给他的死亡宣言没有为之过早。Smith要求家人在他的坟墓上安装一个窗户,“这个窗户要离他六尺高,正好坐落在他的脸上”。今天,这块玻璃已经模糊不清,人们也无法透过这块玻璃看到Smith,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情景:路人透过玻璃上的雾气,看到了里面的史密斯。当然,Smith始终没有得到路人的帮助,因为他的人生在1893年之后就没有续集了。 轻开之棺
刚刚苏醒的未死之人怎么有力气推开厚重的棺材板呢?Johan Jacob Toolen就设计了这样的一块棺木。他的专利公布于1907年,该专利考虑到被过早埋葬的人可能会有点累,所以经过精心设计,这些人可以轻易打开棺材板,重新获得自由。他的设计是专门为了那些自力更生的不死之人量身定制的。图伦解释道,“只要轻轻一推便可重获新生,离开棺木,去享受阳间的新鲜空气吧。” 通气之棺 然而,更具有前瞻性的安全棺木设计师为那些未死之人考虑得更多。Gael Bedl 1887年的棺木设计配备了一个空气管,如果在棺木里有动静,它将被打开。同时,这口棺木还配有一个“电报警器”,当空气管接通后,这个报警器会发出报警声。Bedl还指出,空气管可以由任何的装饰材料制成。被活埋确实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如果有了这口棺木,那些被活埋的人就很可能获救。 完美之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