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C拳王 关于扇贝跑路的一个调研 最近某上市公司的扇贝再次宣布跑路,在金融圈引发渲染大波,我作为前生命科学工作者,现金融工作者,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谈谈这个事情。算是我自己的一个独立调研。 2016年冬天,我去日本北海道度假。富良野寂静的雪地,函馆瑰丽的夜景,洞爷湖星垂平野的视界,都令我沉醉。当然,最让我流连的是札幌的二条海鲜市场,那里有比乌贼还大的帝王蟹,有现杀现做的海胆,有玲珑剔透的鱼子,以及扇贝。 北海道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扇贝,学名帆立贝,由于北海道古称“虾夷地”,所以又叫虾夷贝。虾夷贝和我们平时吃到的舟山或者广东扇贝不大一样,是长这样的: 端的是个大肉多,盘靓条顺。由下图可见,虾夷贝拥有硕大的闭壳肌,所以它开闭起贝壳来可谓虎虎生风,据估算,如果90万只虾夷贝同时开壳闭壳,足以引发一场小型海啸。 日本气象局的专家曾经提出过一个假说,2011年福岛地震就是因为东北部海域的扇贝集体扇动贝壳所致。后来日本人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改良了扇贝的养殖方式。过去的扇贝采用“串养法”,学名“垂下式”,即用绳子将扇贝穿成串,垂到海中养殖,便于统一管理与捕捞。 如上图可见,垂下式的优点是不用担心扇贝跑掉或躲起来,并且可以优化空间分配利用。但缺点就是扇贝能够通过绳索传递共振,一旦一只扇贝开始扇动,绳子上的所有扇贝都会予以共鸣,以彰集体主义。由于所有的绳索都互相联通,一传十十传百,最终这片养殖场的所有扇贝都会在同一时间扇动贝壳,造成巨大振动。------福岛地震和海啸也许就是这样来的,那里曾经有着全日本最大的扇贝养殖基地。 后来日本的绝大多数扇贝养殖基地都进行了改良,把垂下式改成了地撒式,通俗的讲就是放养。这下虽然给扇贝管理增加了难度,且有减产之虞,但是再也不用担心扇贝引发地震。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位于地震带上的国家来讲,安全的重要性远在产量之上。 但我在北海道发现,这里的部分养殖基地仍然沿用着垂下式的养殖方式。由下图可见,北海道岛的东海岸均改用地撒式,而西海岸仍使用垂下式。 我就此事咨询过当地渔民,渔民说他们也不知道原因,只知道这是政府的统一部署。他们说,北海道西岸的扇贝产量明显高于东岸,这足以证明垂下式养殖的先进性。 我研究了一下日本地震带分布图,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原因是其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交界线在日本岛以东,所以东海岸的地震频率远高于西海岸。于是我得出初步结论:之所以北海道西岸采用垂下式养殖扇贝,而东岸采用地撒式,是因为东岸更靠近地震带,必须采用地撒式,避免扇贝集体扇动贝壳引发地震。 而西海岸离地震带较远,无需担心扇贝共振,所以仍采用养殖效率更高的垂下式。 但生物专业毕业生的直觉告诉我,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注意到两个数据,2016年,北海道扇贝的出口量为6.3万吨,其中有70%以上出口到中国大陆。我计算了一下,也就是有4.4万吨的扇贝出口到中国。而另一个数据是,2016年北海道本地的扇贝消费量有3.2万吨。 这就很奇怪了,就算北海道的扇贝只出口中国,不出口到其他地区,那本地也只剩1.9万吨的结余。这凭空多出来的1.3万吨扇贝是哪里来的?难道北海道自己也进口扇贝不成? 带着这个令我辗转反侧的谜题,我在2017年的三月份再次来到北海道,这是北海道扇贝的捕捞季,无数的渔船在札幌的码头穿梭。我来到小樽码头蹲守,试图找到解开谜题的钥匙。 一天的捕捞是从凌晨3点开始,我完全不明白为何要赶这么早,既然是垂下式养殖,像钓鱼一样把绳子拉起来不就完事了。但我还是和渔民一样3点就来到了码头,北海道初春的寒风就像一把昭和年间的武士刀,有一种古老的凌冽。我用大衣裹住脸颊,一旁的渔民大叔嘲笑我脸嫩、娇气。他说这算什么,充其量只能叫做流动的空气,你是没见识过真正的海风。 到了清晨7点,第一抹晨曦已经染黄了码头的船舶和重型机械。这时我看到海浪明显增大, 风愈刮愈烈,船只随着浪涛上下起伏。我正欲开口,渔民做出了闭嘴的手势,让我侧耳倾听。 我听见“隆隆”的响声,厚重而空灵,仿佛从无限的远方传来,听得我直欲断魂。我问大叔这是什么东西,大叔说,西稳多四科棱。我都不知道这是英语还是日语,但我也不敢多问,怕大叔掏出昭和年间的武士刀捅我。 然后渔民们就此收工,这才不到8点,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他们相互吆喝,约着去居酒屋喝酒,从上午就开始一场宿醉。留下我在码头上傻眼不已,我冲大叔喊:扇贝在哪? 大叔回头看看我,意味深长地笑而不语。 说好的捕捞季呢?为啥不进行捕捞?从3点到7点整整四个小时,渔民们除了直直在海边站着张望,啥都没做。当他们听到那隆隆的响声,就像听到下课铃声一样准时收工。 一连半个月每天都是如此。我都快被冻成面瘫了,仍然没有什么新发现。眼看假期就快到头,我不由得心急如焚。 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比平时晚起了半个小时,当我无精打采来到码头时,发现渔民们的表情与往日不同,异常的肃穆,感觉就像在朝圣,又像是在迎接着什么。那隆隆的响声越来越清晰,仿佛音源已经来到了近海。 一个渔民突然大喊道:ki马西大!ki马西大!我掏出有道词典查了一下,这是日语“来了”的意思,而且是一种敬语。 渔民们纷纷涌到岸边,大声狂呼ki马西大!ki马西大!我从一个渔民手里接过望远镜,看见漆黑的天际线处有无数的暗流在涌动,似是有庞大的事物在靠近。我吓得差点把望远镜都掉海里,比划着问渔民:“哥斯拉?” 渔民白了我一眼,告诉我那是扇贝,一大群扇贝,不计其数的扇贝。 那是扇贝在迁移。 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而且,扇贝原来真的会跑路? 等到天亮时,这一大群扇贝已经靠岸了,这时,渔民们终于开始了半个月来的第一次捕捞,准确说是扇贝自投罗网,一头扎进了早就备好的大网中。这大网绵延数公里,每个网眼里都拥挤着四五只扇贝,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一网打尽下来,少说也有20万只。 一道闪电划过我的海马体,我觉得自己找到了那把开启谜题的钥匙。 原来北海道并没有进口扇贝,扇贝是自己跑来的!这1.3万吨的差额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问渔民,为啥这些扇贝会哭着喊着跑到北海道来受人捕捞?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