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昏暗的光线会让人变笨吗?改变大脑结构损伤记忆力

2018-02-28 11:52:35

昏暗的光线会让人变笨吗?

  分别暴露于昏暗光线(DLD)和明亮光线(BLD)的尼罗垄鼠,在树突棘(绿色实线旁边的微小突出)数量上出现了显著差异。两组尼罗垄鼠在空间任务的表现上也有很大差别。

   北京时间2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神经学家研究发现,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待得太久,可能会改变大脑的结构,并损伤记忆和学习的能力。

  研究人员将尼罗垄鼠(学名:Arvicanthis niloticus)置于昏暗和明亮的光线下生活4周时间,然后观察它们的大脑变化。尼罗垄鼠与人类一样都是昼行性动物,白天活动,夜间睡觉。研究结果发现,暴露在昏暗灯光下的尼罗垄鼠大脑中,海马体的体积缩小了将近30%,并且在此前接受过训练的空间任务上表现得很糟糕。海马体是人类和脊椎动物大脑中的重要部分,是与学习、记忆和空间定位有关的区域。

  相比之下,在明亮光线下生活4周时间的尼罗垄鼠表现出空间任务上的显著提高。此外,当那些在昏暗光线下生活过的尼罗垄鼠又被置于明亮光线下生活时(中间隔了一个月),它们的大脑容量和任务表现都完全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首次揭示了人类正常体验范围内的环境光线变化会引起大脑的结构性改变。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统计,美国人平均有90%的时间都待在室内。

  “当我们把这些老鼠暴露在昏暗光线下时,模拟的是美国中西部冬季的多云天气,或典型的室内光线条件,这些动物在空间学习上出现了损伤,”研究作者之一、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奥·“托尼”·努涅斯(Antonio “Tony” Nunez)说,“这就像人们在商场或电影院里待了几个小时之后,在繁忙的停车场里找不到自己的车一样。”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海马体》(Hippocampus)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持续暴露于昏暗光线下会导致一种被称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一种维持海马体中健康连接和神经元功能的肽)的物质显著减少,在神经元之间起到“相互交流”作用的树突棘也会减少。由于连接变得更少,导致依赖于海马体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也受到影响。换句话说,昏暗的光线会让大脑“变笨”。

  有趣的是,光线并不会直接影响海马体,而是在经过眼睛之后先作用于大脑内的其他部位。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对尼罗垄鼠大脑中的下丘脑进行研究。下丘脑能产生食欲肽(又称为下丘脑泌素),对许多大脑功能都有影响。该研究希望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果为暴露在昏暗光线下的尼罗垄鼠注入食欲肽,它们的大脑是否能在不重新暴露于亮光的情况下恢复正常?

  对老年人及患有青光眼、视网膜衰退或认知障碍的人群而言,这项研究或许预示着希望。“对于患有眼部疾病,无法接收到太多光线的人,我们能否直接对大脑中的神经元群进行操作,绕过眼睛,从而为他们提供与暴露在明亮光线下一样的好处,”研究者说,“另一种可能是改善衰老及神经失调人群的认知功能。我们能否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功能,或阻止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任天)

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