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公司仍将私营公司的热门方向”,硅谷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于5月11日公布了“全球26家估值最高的私营科技公司“榜单。 PitchBook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数据统计机构之一,于 2007 由约翰·吉伯特(John Gabbert)创立,主要从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数据调查及分析、投资数据及建议等工作。今年年初,PitchBook发布的2017全球“独角兽企业名单”曾引起广泛热议。 榜单中,Uber在2018年5月份排名榜首,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紧随其后。这次排名中,出行类公司共有5家,另外三家分别Lyft(来福车)、来自印度尼西亚的GO-JEK和来自新加坡的Grab。 在这26家科技公司中,12家来自美国,10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其中,成立于2010年的”独角兽“微医,则以55亿美元估值成为为唯一一家入选的医疗健康科技公司。 刚完成中国医疗健康科技行业最大规模Pre-IPO, 微医的入围耦合着大健康领域近年来的一路高歌,也预言着AI等技术应用于医疗供给侧的美好愿景。 微医领跑中国医疗健康科技产业 就在5月9日,微医刚刚宣布完成5亿美元Pre-IPO战略融资。 这次融资由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领投,融资完成后微医的估值达55亿美元。这也是中国医疗健康科技行业目前完成的最大规模上市前融资。 此轮融资后,微医将全力推进旗下微医新型HMO和智能医疗云平台“微医云”的落地和建设。据悉,微医的“云+HMO” 将在2018年推动主要业务分拆独立上市,其中健康管理业务拟登陆香港市场,而云服务板块将落地A股。 8年磨一剑。微医打造起全国医疗服务资源,连接了覆盖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多家重点医院,其中70%为三甲医院,并在全国TOP100医院中连接了58家。 基于大数据的共享,以终端为入口,微医建立的一个新兴的家庭医生的服务体系,提供智能健康监测、精准健康管理、家庭医生远程诊疗、在线购药及线下医疗服务协调,真正提供覆盖医疗健康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 大健康产业前景巨大 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健康医疗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我国目前医疗健康服务水平还较低。从国际上看,美国2011年大健康相关人均消费为100美元,而我国同期人均消费值仅为7美元。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占GDP比例超过17%。 但近几年来,健康医疗领域正在“大跨步“发展。从2014年产业规模仅2.5万亿元,到2016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达到5.6万亿元,我国大健康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2011-2014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达16.03%。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国内大健康产业的产值规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 未来,家庭及社区保健、健康风险管理等将拥有更广阔的受众蓝海,包括儿童医疗、医疗美容等领域在内的大健康产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 “健康中国”2030,我国医疗产业的核心正从治疗型向预防型转变,健康理念也正从生病时及时医治向提前预防倾斜。 “为什么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把健康险做得好?能把健康险做上规模?原因是中国目前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具备真正的医疗供应整合能力。”微医创始人廖杰远表示,微医的工作重点,就是整合线下医疗能力,以解决用户“看好病”和“保障健康”两个诉求。 为确保用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条龙”的医疗健康服务,微医与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共建100多家互联网医联体,以及线下自建的微医全科中心等医疗服务基地,以及近2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医疗服务网络。 截止4月底,微医平台上线医生数超过26万名,用户超过1.1亿。 微医今年计划将面向中国超过100万的家庭服务,帮助100万的家庭真正建立健康守门人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实现健康管理和健康检测干预,提升家庭用户的服务满意度和签约效率,以微医云为落地,让“互联网+医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