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ME科技故事 原标题:一口毒死几万只小白鼠,这些剧毒生物是吃饱了撑的吗? 网上一搜“剧毒生物”,就能看到诸如“世界十大剧毒生物”、“一口让你去见上帝”的骇人标题。 纵观各色榜单,铁打的箱水母,流水的蛇、蝎、蛙,随便一克生物毒便能夺取几万只实验小鼠的生命。 生物毒确实是自然界最高效的武器之一。 毒液普遍存在于生态中,一些毒液甚至冠绝宇内,威胁着我等良民。 试想一只海螺具有让500人命丧黄泉的毒液,你还能在海滩撒欢奔跑吗? 不同生物既然都选择用毒液提高生存力,说明毒液性价比应该挺高。 只是真的是这样吗? 动物真的需要毒死几万只小鼠(如箭毒蛙)的剧毒吗? 它们难道不会被毒液反噬? 抗毒能力是怎么产生的? 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人类对多数毒液毫无抵抗力? 需要先普及一个概念,在中文语境下的有毒生物,其实笼统地概括了两种情况: venom,译作毒液(或消化液)恰如其分,譬如蛇、蝎、蜘蛛这类的分泌物,能通过静脉传播,它咬你你就死了。 poison,译作毒药就欠些意思,它既是指植物、蝴蝶这类的分泌物,被吃后在天敌肠道中发挥作用,也可以衍生出毒液防身,如懒猴。 懒猴食用毒虫获取毒液,在从腋下分泌毒液,与口水混合后涂抹于幼猴身上,能帮幼猴驱逐欲谋不轨的蛇。 生物毒素可以分作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出血毒素、溶血毒素、肌肉毒素。 不同毒素机理不同,但都有着惊人的杀伤力: 神经毒素阻扰其他神经信号,能使髓梢、脑和脊髓及其他组织产生脂肪性的病变,是最为高效的毒素; 心脏毒素引起心肌去极化,并可针对特定肿瘤细胞产生毒性; 出血毒素能让血浆、血球溢出血管壁,产生全身性出血现象; 溶血毒素通过让靶细胞裂解而溶解,常见的蜜蜂就是这种毒素; 肌肉毒素抑制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抑制肌肉痉挛,适用于麻痹猎食。 毒液绝对是杀敌越货、居家常备的利器,但有没可能出现尴尬的一幕,毒物被自己毒死? 2017年在《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便有关于此。 科学家对箭毒蛙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为自己的毒素构建了全新的身体。 一些箭毒蛙的神经毒素称作epibatidine,类似吗啡的化合物,可以干扰乙酰胆碱传递神经讯号的工作。 而为了容纳这种毒素,它们的乙酰胆碱受体形状,与正常受体有了细微的变化,因此不会被这种毒素所干扰。 相似的演化同样发生在蛇类当中,甚至能对其他物种的毒液产生抵抗力。 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不会伤到自己。 有实验室记录案例,一条埃及喙眼镜蛇不小心咬到自己,结果伤口严重肿胀。 但从伤口情况来看,严重程度不如其他中毒表征,以此推测蛇是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免疫的。 当然如果只是吃下自己注毒的食物,捕食者一般不会中毒。 一般情况下*,毒素以水与多肽(即蛋白质)构成,会被肠胃酸性环境下,被胃蛋白酶消化。 这也说明,毒素的给药途径决定了起效的剂量。 一般实验室测LD50(实验小鼠半数致死剂量)的方法分作皮下注射、腹腔注射以及静脉注射,不同方法结果不同。 这也是为何“十大剧毒生物”排行榜各不相同,作者们视角不同。 *注:强调一下,不建议喝蛇毒。不敢保证口腔和消化道完全没有创口,而且一些剧烈蛇毒甚至可以破坏粘膜,而胃蛋白酶也有特定酶切位点,未必能消化毒素。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