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巅峰对话:“中国芯和产业全球化”

2018-08-12 00:45:54 来自: 新浪科技

   8月11日消息,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内的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曹春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等诸多中外顶级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共同打造史无前例的中国最高级别智慧盛宴,探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描绘未来中国科技创新蓝图。

  在主题为“中国芯和产业全球化”的巅峰对话环节,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联席总裁王慧轩,圣邦微电子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世龙一同进行了探讨。

  以下是对话全文:

  主持人田宇:因为王慧轩和张世龙你们两位没有跟大家分享,我想把你们所在的公司包括一些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先请慧轩总。

  王慧轩:大家晚上好,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控股的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集成电路企业,整个产业链条当中包含设计、制造和封装,主要这三个环节。特别在手机芯片领域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是27%,位于全三位,在智能卡、安全卡、FPGA这些重要的芯片领域,在中国市场当中的占有率都是第一位的。也是企业级的互联网供应商,网络设备端口的市场占有率35%,是一个从芯到云的产业链级的高科技企业。

  张世龙:大家晚上好,圣邦微电子公司是做模拟芯片的,我们公司去年上市的,有人在股吧里面说模拟芯片不是芯片,是模拟的芯片。其实模拟芯片的种类非常多,存在的时间也非常长从刚刚有芯片的时候,也就是60多年以前的时候就开始有模拟芯片,模拟芯片的种类也非常多,比如现在有运算放大器、音频放大器、视频放大器,还有各种各样的电源管理。比如我们身上的手机,带的笔记本、还有手环、手表里面都有很多的芯片,另外舞台的灯光、照射,灯头的转头,空调,安防监控,模拟芯片其实在所有的电子终端里面都有机会。数字芯片,一般所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一个公司里面可能有这么几款几十款芯片,模拟芯片往往种类非常多,圣邦这十几年已经做了一千多款芯片,像美国那些顶级模拟公司有几万款甚至十几万款芯片,所以我们在数量上非常多。模拟芯片在整个集成电路的销售额占的比例10%~15%,全球总的销售4000多亿美元,模拟占五六百亿的样子,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发展,我们机会还有很多。

  田宇:感谢两位老总的分享,现在有几个问题跟几位专家交流一下。芯片大家从IC设计,晶圆生产、IC制造、IC封装到测试,到产业链,环环相扣,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这个市场是很大的,科技进步也是比较快的国家,尤其咱们在应用层面,像移动互联的应用是美国的10倍还不止。中国芯片正在一个关键时刻,力图跨越外部环境和产业自身的障碍,实现产业发展促进提升。我有几个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第一个问题,中国芯片独特的优势在哪儿,包括差在哪儿。

  董云庭:从优势的角度来讲,我们第一个优势就是市场优势,因为像目前中国在集成电路消费市场的50%,我们公司占10%,我个人判断到2025年我们可以达到25%~30%的水平,我们还是需要继续努力。

  第二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技术优势不断在发挥,当年我们建908、909工程的时候我们目标是0.9微米。中兴国际是做制造的,它的工艺已经稳定在20,从技术角度讲,因为我们现在给五金定的标准,射频芯片要求工艺12纳米,这个对华为、中兴、大唐电子,而且华为这个麒麟980它的神奇工艺就是纳米。通常来说一般都认为这个芯片的设计工艺到了3纳米,要再下去可能性很小,总有一个极限,摩尔定律也有一个极限。我们从技术来讲,我们可能一步一步的跟着全球最先进的工艺向前进。

  第三个从管理水平来讲,像华为非常优秀,我这里特别想给在座的各位讲一下。华为它的发展,当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我给华为五条建议,第一条是重要的战略定位。从此积累了第一桶金开始,1997年开始,我1997年第一次到华为,他1997年做了40亿的收入,有4个亿的投入,他去年做了6036亿,研究投入897亿,差不多投到15%,但现在调子又改了,它未来怎么走?不是向科技、创新增效益,而是向管理增效益。所以我们有一大批在高技术领域的企业,管理水平来讲可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现在这个产业链的装备,可能还有很大的差距。封装这一块已经没什么问题,但封装我们现在要做晶圆级封装,还有测试仪器。但这因为不是一朝一夕解决的,我刚才讲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应该重点放在设计和制造上,因为这个我们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可以带动产业。

  我觉得未来的机会主要集中在这么几块,跟芯片相关的。

  1、我们这个产品向智能化转型,主要依靠大数据。

  2、物联网。

  3、人工智能,我觉得机会不多。为什么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做芯片的机会不多,就讲一个例子。人工智能在我的理解,我希望物体第一有感知的能力,第二有认知的能力,第三有行知的能力。感知就是我知道这个数据是干吗的,人会认识,就会分析,然后我应该怎么做。

  学校层面来讲,因为人工智能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基础层,基础层也有三个东西,一是算力。所以未来计算技术一定是最核心的东西,你把这个算法转化为软件,软件要运营的话还必须嵌入到芯片。所以未来这个竞争,可能是牵扯到容量,功耗、深度以及可靠性。全世界讲人才应该是190万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美国占85万,中国只有5万。关键美国这85万人才有70%都才基础层这个领域,所以我们最落后的是基础层。

  另外一个我觉得人工智能从目前状况来讲,芯片的目前机会不大。因为我们芯片不到这个层次,但是最大的机会我觉得是5G。实际上5G除了软技术以外,现在标准都已经定好了,比如中国的标准是这样,带宽现在高频400兆,低频是100兆。第二个是时延或者相应时间是0.5毫秒。第三个可靠性是99.99%,第四个最关键就是连接设备的速率。从硬件角度来说它就是芯片、终端和基站,我们国家有3000万个基站,估计到2021年用户会达到4个亿,里面需要基站芯片、射频芯片和其它芯片,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第二个机会,我个人觉得就是工业互联网。现在中央开始重视起来了,有30亿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就是这么六个要素。

  1、网络一定是基础,我们这个网络要求,我作为评审专家组组长,我随便问这个问题,你网络连接的设备有多少。

  2、数据一定是要求,你号称大数据平台,你数据量是多少,如果还是TB级的是不是小了点。但是我们看现在处理TB级的芯片还做不出来,紫光做得出来吗?我觉得有点困难。

  3、平台一定是核心。

  4、工业APP是关键。如果不把工业软件放在一个芯片的同等位置上,将来我们要进行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展数字经济,要发展什么智能制造,都不可能。没有工业软件,工业软件去模拟设计这个流程建空,可靠性,测试品质,模拟测试这些人,我刚才忘记讲了一条,我们学工具软件一毕业都在美国人手里,那就更麻烦了,所以他们可以卡我们的东西实际上挺多的。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一样的,一个是我企业里干的事情,一个是为其它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服务。这个是我们当前经济政策的基本支撑点,我们经济政策就这么四个点。中国代表G20提出全球推进数字经济的协议,大家知道去年、前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标题就是发展数字经济,倡导开放共享。数字经济我个人理解也就三句话,第一一定要把大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第二把计算技术作为主要的生产力,第三把互联网作为重要的生产关系。计算技术的实现必须靠芯片。

  四是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芯片,所以从中央的经济政策来看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王晶:我认为对未来中国芯片的发展,我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到现在总共才有40年的时间,我们真正关注到核心技术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所以说中国的差距跟世界的差距是很大的。因此,想在基础芯片上,在底层上的基础芯片,我们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我们不可能说一夜之间就能超过,而且这个时候还得下很大的功夫。

  但中国的特点是我们的市场很大,我们的应用量非常大,我们如果用1%的人口做一款产品,1%的人在用我们也有1300万。所以这跟全球其它国家去比是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们在一些应用芯片、专业芯片上,其实我们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而在这个方面,我们完全很多地方是可以自主的,当然可以借用世界各方面的资源来完成我们的这个芯片方面的设计。但是,从长远来说,由于我们的市场大,我们的数字量大,所以我们的机会也是比较大。

  另外,从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因为人工智能主要是算法,而且我们能够把算法变成软件,软件变成芯片,硬件化。所以我觉得在人工智能这一块芯片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而且我们已经在做一款设计了。所以我觉得未来,因为行业应用的量是各行各业,我对这方面还是看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