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刘胜义:数字时代领导力面临颠覆式挑战将成新常态

2016-07-27 17:23:20

新加坡年度旗舰高级商业领袖培训项目“2016年新加坡商业领导人项目”于5月8-13日在新加坡嘉佩乐酒店(CapellaSingapore)进行。今年的话题主要包括全球及亚洲经济及地域政治的发展,这些趋势将如何影响企业在全球和亚洲的战略及运营,以及对企业在亚洲的人力资本和领导力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腾讯公司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先生受新加坡人力资本领导力学院邀请出席该项目,并发表了名为《数字时代的领导力》的主题演讲。

腾讯公司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先生在“2016年新加坡商业领导人项目”发表主题演讲。

刘胜义在演讲中表示,数字经济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已改变了商业格局,而中国是全球走向数字化进程中发展最快、最具创新性的分支。在数字时代,领导力面临的挑战将比以往更深,企业领导者需要应对更为复杂多样的工作角色,时时面临颠覆者的挑战亦将成为“新常态”。

数字经济始于互联网力量的拓展。当下,它正通过社交媒体、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融合,触及这个星球上的几乎每个人。在刘胜义看来,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跑在了全球数字化的前列: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6小时(短短十年内增长300%),每天查看手机次数超过50次,有些人甚至每分钟就要查看10次以上;中国的市场也已变得数字化,客户对于速度、便利性和永远在线的连接需求没有止境。

“数字经济不是正在到来,而是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不仅有颠覆性的前景,也有变革和机会。”刘胜义在演讲中表示,“进入市场的速度”已成为新高科技公司的口头禅,过去财富500强企业要用20年的时间达到十亿美元的市值,而如今的“独角兽”一般只需要四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意识到变化并立即付诸行动。思科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高达45%的受访企业表示数字颠覆目前尚未得到董事会层面的关注,只有25%的企业认为自己对数字颠覆抱以积极的态度。

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采取观望策略的时间越长就越危险,颠覆者将夺走大部分客户、导致收入消失、剩余利润被蚕食。在和剑桥大学国际商学院名誉教授Peter Williamson探讨企业领导人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时,刘胜义认为,数字时代带来了三大能力,高级计算机运算,大数据驱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三者共同作用,让数字世界的算法潜力得以实现最大化。

但刘胜义同时强调,那些正寻求自我颠覆的企业领导层也必须意识到,技术本身并不能颠覆商业模式。他举例说,Uber不是第一个提供出租车服务的移动应用、苹果不是第一个发明移动电话的公司、特斯拉也不是第一个生产电动车的公司,但这几家公司都异常专注于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细节。最终,让他们脱颖而出的是用户,而非技术。

“当人们谈论起数字时代的颠覆时,第一个自然反应是需要雇佣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事实并非如此。”刘胜义强调,在重新设计组织能力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处理信息和技术,以便在交付最佳的用户体验方面树立起竞争优势。

在刘胜义看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传感器和分析技术,都在推动企业家精神以指数级增长,这对领导力的挑战将比以往更深。虽然数字经济所能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但数字经济转型并非对所有人都很容易。

对此,刘胜义认为企业领导层应从四方面着手,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和颠覆。

首先,产品和体验至关重要。为客户提供产品,必须有前瞻性的文化,快速地响应需求,并能随着需求的变化迅速采用新技术。

其次,必须将科技技能与经济学家思维紧密结合。许多公司盲从最新热门趋势,而不去了解价值驱动因素,这是错误的。技术提供的是消除冗余流程和中介机构,实现供需直接相连,并实现两者平衡的解决方案。

第三,对开放与竞合始终持开放态度,根据第三方合作伙伴所提供的内容和与他们合作可能产生的效果,对其进行评估。未来,数字化的变革可能会开辟更多的合作机会。

最后,不要畏惧颠覆。刘胜义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打造领导力”互动环节向参与本次培训的亚太地区商界人士指出,将颠覆看做常态很重要,无论公司还是个人,不仅不应害怕颠覆,还要努力成为一个颠覆者,将事物从现有方式转变为应有方式,这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