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9月6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航天局6日说,美国第一个小行星取样探测器的发射工作已准备就绪,将于8日启程前往贝努小行星采集样本。 当地时间8日19时5分,“起源、光谱释义、资源识别与安全-风化层探测器”将搭乘“宇宙神5”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启长达7年的探测之旅。发射窗口期持续2小时。 美国空军天气预报预测,8日当天出现利于发射天气的几率为80%。如果一切顺利,探测器将于2018年8月飞抵贝努小行星,然后用2年时间对贝努小行星表面进行测绘,寻找可能存在的矿物质并挑选取样地点。按照计划,探测器于2020年7月伸出机械臂从贝努小行星表面抓取60克样本,于2021年3月踏上归途,预计于2023年9月从地球近旁飞过。届时,样本舱将从探测器弹出,借助降落伞返回地球,而探测器主体部分仍将停留在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上。 项目首席科学家、亚利桑那大学的丹特·劳雷塔当天在记者会上说,之所以前往贝努小行星,是因为它是来自太阳系形成最早期阶段的“时间舱”。那时的太阳系里,小型岩石天体刚开始形成,其中许多含有水冰与有机物质,科学家相信这是造成地球宜居甚至生命形成的两种关键成分。因此,这项任务对科学家而言是一个“信息与材料的巨大宝库”。 贝努小行星直径约500米,166年内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800分之一,因此被认为对地球有潜在危害。劳雷塔说,这次任务将帮助了解雅科夫斯基效应对小行星轨道的影响。所谓雅科夫斯基效应,是指阳光照射在小行星表面,会产生一种微弱的“推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自1999年被发现以来,仅在雅科夫斯基效应作用下,贝努小行星轨道的改变就超过160公里。 将于8日发射的探测器是美国航天局的第一个小行星采样任务。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行星采样任务是2003年日本发射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它于2005年在丝川小行星上两次着陆,于2010年成功将丝川小行星的一些物质微粒送回地球。2014年,日本又发射“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将从“1999JU3”号小行星取样,样本预计于2020年底返回地球。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