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战场已经齐聚了 BAT 的身影,今日头条自然也不甘其后。 9 月 18 日上线的头条小程序,因为目前只找到猫眼电影一个示例,在被外界注意力追逐了一阵之后,就逐渐归于平静。但头条关于小程序的大招显然还没有真正释放出来,36 氪了解到,9 月 18 日正式发布的头条小程序,早在 3 月份前后开始内测,猫眼电影是第一批正式公开的头条小程序之一。业内人士称,一直以来小程序的孵化进度在头条内部颇受重视。就在近几日,头条还在密集约见包括轻芒在内的一批小程序开发者。 这并不奇怪,对于头条来说,不断的业务扩张是必须的,而小程序几乎是所有大型 C 端流量的必要延伸。 小程序的诞生需要土壤——足够高的用户规模、足够长的用户停留时长、相对高频的使用习惯以及一定基础的应用生态。这对于已经具备上述条件的今日头条来说,起步不难。头条的优势在于流量的高增长和高效的信息分发效率,据公开数据,今日头条日活截至去年 7 月已达 1.2 亿,头条系产品抖音日活已超 1.5 亿。 不过相较于微信和支付宝,DAU 过亿可能仅仅是个门槛,百度也在今年 6 月宣布其移动端产品百度 App 日活超过 1.5 亿。 严重依赖超级入口流量分发的小程序,从来不能割裂来看,背后的平台生态决定了各家小程序的差异化。在这一点上,BAT 各有自己的优势战场,就像微信的社交资源、百度的搜索资本和开放体系、支付宝的线下场景。而头条在生态能力上其实和百度更为接近,都是以信息流做内容分发,在泛娱乐和内容垂类上有天然优势。 谁在定义小程序 有意思的是,在被微信抢先一步定义小程序之后,其它三个超级平台在如何定义小程序上显得格外纠结。 有传闻称头条此前打算将小程序命名为 「小功能」,但从最终上线的版本来看,这个计划最终被放弃。也曾有人建议支付宝小程序事业部总经理管仲,干脆在支付宝小程序名字里回避小程序三个字。百度则是在小程序前面加上了 「智能」 两个字,暗示其 AI 能力。 尽管小程序其实是面向开发者的开发语言,但微信小程序自 2017 年 1 月 9 日上线至今,微信在不断输出关于小程序的定义,比如 「即用即走」、「操作系统」、「社交裂变」。微信在概念输出上是成功的,以至于大家难免以微信的逻辑去衡量其它小程序,甚至微信特有的社交属性玩法,似乎也是小程序应有的样子。 定义之争,其实是对用户心智的抢夺。这就类似于当年新浪首先定义了微博,腾讯、搜狐等后来者也只能以微博来命名自家产品。但今日头条显然不希望小程序像微博一样最终成为对手的一枝独秀——更何况这个对手还是已经和它正式宣战过的腾讯。 所以头条必须在策略上明确自己的优势战场。相比腾讯和百度,以资讯内容起家的头条其实更像后者。格外适合百度的垂类——泛娱乐和内容,也同样适用于头条。 但头条也有和百度不一样的地方。百度搜索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而头条则是根据算法推荐机制,根据兴趣和标签来分发流量。 百度所强调的 AI 技术和开放体系也不会是头条的小程序的重点。头条要做的,首先是利用头条小程序将头条系产品矩阵打通,实现用户和流量价值的最大化。 腾讯仍然是最大对手 尽管形态上更贴近于百度,腾讯仍然是头条最大的对手。头条和腾讯之间,连绵不休的战火仍在继续。 头条在用户活跃度、用户量、用户沉浸时长等方面的高增长,使巨头们不得不关注这个后入场的搅局者。此前头腾大战的焦点也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头条系的产品,尤其是爆发式增长的抖音,正在抢夺腾讯系产品的用户时长。 据 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 2018 半年大报告》的互联网用户注意力分析,腾讯占比 47.7%,头条以 10.1% 的占比紧随其后,排在百度系(7.4%)和阿里系(6.4%)之前。 相较于 2017 年,腾讯系独立 App 使用时长占比降幅达到 6.6%,头条系占比则增长 6.2%。由此判断抢走腾讯系用户注意力的,可能恰恰是头条系。 但相比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头条的劣势也很明显。一方面社交短缺,缺少熟人关系链;另一方面支付弱,无法形成支付闭环。 基于社交关系链,社交裂变和微信小程序紧密相连。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击穿微信社交关系,实现爆发式的用户增长,是创业者们反复讨论的话题。而头条小程序并不具备这样的熟人关系链,其关系链和微博更为类似,偏重兴趣社交。头条生态上能够承载一个多大量级的小程序出来,社交关系链的缺乏有可能成为其爆发性的掣肘因素之一。 支付弱是另一大问题。在头条公开上线的 「猫眼电影」 小程序中,选择影片 ? 点击购票按钮 ? 选座 ? 最终跳转到支付宝页面付费,这个跳转无异于为支付宝导流。 这是今日头条必须补齐的能力。在支付方面,今日头条并非没有动作。早在今年 1 月,头条传出低调收购支付牌照的消息,收购对象为武汉合众易宝。今日头条计划控股甚至是 100% 收购这家湖北地区唯一的网络支付机构。 头条系的产品矩阵在横向上已有一定的丰富度,包括资讯类、短视频、图片、直播、问答、教育等产品。但在纵向上则远远达不到 BAT 的协同能力,比如支付、云等一系列能力。 小程序将激活越来越多的支付场景,让用户拥有自己的支付账户体系,是头条流量变现生意的关键一步。 不止于流量变现 头条号和头条小程序的关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的关系。 也因此,内容电商和广告是最容易想到的变现路径。 这两者已经在微信小程序上得到验证。以拥有 700w + 微博粉丝、160w + 微信粉丝的时尚博主 gogoboi 为例,此前在 H5 页面卖货不佳,却在微信小程序店铺中实现了更多的流量转化。头条号也是同样的逻辑,加上在泛娱乐内容和推荐算法分发机制上具有优势,从这类内容信息导流到相关小程序,路径顺其自然。 广告也是如此,过去常见的广告投放形态多为 H5 落地页或官网链接。而小程序的能力在于投放广告后的流量承接,可以直接将流量承接到自己的小程序里,实现用户沉淀、交易、和头条号相关联等等,这是此前头条号不具备的能力。 有观点认为,今日头条小程序将以内容电商变现和支付领域变现为主,其中小游戏将会是头条小程序的主攻方向。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就目前来看,小游戏仍然是用户访问量最大的小程序类别;其二在基因上,有趣的内容资讯和游戏贴合度高;其三头条的收入结构以广告为主,而小游戏的广告变现模式已经相对成熟。 但超级平台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做最直接的流量变现。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动作很多:如何利用小程序,完成头条系产品矩阵的流量聚合?如何让聚合后的流量发挥更大价值?如何更多的小程序开发者加入到头条生态中来?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