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交电商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不同于传统的搜索型流量,社交电商依托去中心化的流量创新,跑出了千亿规模的拼多多和百亿规模的云集。传统电商也在积极拥抱社交电商,贝贝集团就是其中一家。 贝贝集团目前有三块业务,一是国内领先的家庭消费平台贝贝网,二是全品类社交电商平台贝店,三是消费金融平台贝贷。其中,社交电商贝店在去年成立,目前交易量已经进入电商TOP10,App的MAU在千万以上,保持每月环比30%的增速,此外在微信体系内也有数千万流量。 贝贝集团董事长兼CEO张良伦认为,从最初的微商到现在的拼团、小程序生态,以及今年火热的社区拼团,背后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商的社交化。区别于移动电商的流量红利,社交电商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因为其满足了两大特征:不仅有前端的流量创新,还利用流量效应驱动了后端供给侧的变革。 “社交电商会成为电商或者零售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势力。我们大胆预测,无社交不电商。”张良伦表示,过去十年,最厉害的公司是那些完成了支付、物流、信用等电商基础设施的公司,比如淘宝和京东。但现在电商进入深水区,整个电商行业已经从过去的传统基础设施之争,转变为用户场景之争,商业模式的创新会成为接下来最核心的支撑点。 以下是贝贝集团张良伦演讲实录: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社交重构电商》,去年最火的词是马老师提出的新零售,这两年里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社交电商的出现。社交电商的规模和体量,现在比新零售还要大。 五年前已经有了微商这个群体,微商从过去卖面膜这些暴利的商品,到后面形成微商的正规军和微商团体,甚至出现品牌。再后面是拼团,拼团是整个商业里面最成功的,拼多多在今年上市,是200亿市值的公司。然后出现了很多小程序创业者,也出现了为小程序站台、摇旗呐喊的创业者和媒体。再往后,从2017年到2018年,社群电商开始出现,今年又有了社区电商的概念。看这些概念,很多都是个载体,是一个小的分支赛道的机会。我们认为这一波的电商出现,根本原因是电商的社交化。 我们理解的社交电商,让电商变成社交的行为,在电商基础上完成重新的商品重构和电商商业模式的重构。那社交电商是流量红利还是商业趋势?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呢? 贝贝集团2014年依托移动电商的流量红利创办了贝贝网,但它没有最本质和内核的电商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供应链也没有革命性的变化。而这次社交电商不是一个人口红利,而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 先看一下目前行业现状。第一张图是今年双十一前后购物APP的数据表现。前十名的购物APP里面有5家都是社交电商公司,贝店也在其中。 第二张图,我截取了MAU千万以上、TOP20增速的APP。贝店增速排名第三,在电商里面排名第一,维持了月环比30%的增速。不管在体量还是增速上面,社交电商给了完全不同的感官和行业格局的变化。基本上新出来的电商公司,都是社交电商的公司。而且从TOP10来看,社交电商已经占了半壁江山了。比如贝店,不仅APP过千万,在微信体系内的流量也有几千万。最近一个月,贝店上销售了1亿斤农产品,这从数据来看,整个行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并且商业模式变革的破坏性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我下面讲一讲对于行业的看法。我们认为电商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电商行业已经从过去的传统基础设施之争,开始到了用户场景之争。过去的电子商务三大法宝,支付、物流、信用,这些已经不是竞争的关键,也不是用户选择一个平台的关键了。过去最传统的痛点已经不是今天行业的痛点了,整个电商进入到了深水区。 假定以十年为界,过去十年完成了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成为了最厉害的电商公司,像淘宝完成了支付、物流、信用,京东完成了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了第二大电商公司。中国第三大电商公司是拼多多,但它跟信用和支付都没有关系。所以电商进入到了深水区,商业模式的创新会成为接下来最核心的支撑点。 另外就是整个用户需求升级了,过去前十年解决买不到的问题,比如把浙江的东西卖到四川,实现的仅仅是买到的问题,淘宝前十年都是做这个事情。后面是买得好,京东属于更快的物流、更好的体验。现在消费者都买到了,而且中国的供应链、工厂已经完全过载了,供给端已经不是问题的,消费者升级到买得爽、买得开心。 社交电商重新定义了流量方式和购物方式,从人到货到货找人。第二,更早更快更高效的触达用户,社交电商起源于微信电商,但是终极不靠微信。在购物方式上,它重新定义了用户,每一个用户都是购物者,同时每一个用户都是共享者,人人皆参与,人人皆可获益。 其实好东西、好价格和好口碑特别重要。供应链对于社交电商来说,它是最基本的东西。为什么过去很多新的同质化电商没有成功,因为它没有很成熟的供应链,去实现整个商品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社交电商的内核,在用户的互动上,它具有更强的参与感,同时又更复杂完善的利益机制,具备很好的网络效应。由于这些参与感和网络机制的建立,会导致社交电商的获客成本极其低,流程和复购也极好。 一家优秀的零售公司的出现,主要看它是否完成了前端的流量创新和后端的供应链创新。一家公司如果只有前端的流量创新,或者只有后端供应链的创新,都没有办法形成网络效应。判断是不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看它是不是完成了前端的创新和后端的创新,社交电商恰好都完成了这两端的创新。 前端变革有两种社交网络,这两种网络的裂变效应非常高。第一,节点式的社交网络,每一个人都是社交网络的节点,以拼团为例,它就是我今天要买东西,我推荐给你,我们可以一起买。另外一种新的社交网络,就是以社群为特征的社交网络。每个人都在一个群体里面,这个群体决策会影响个体决策。比如在一个微信群,整体微信群的氛围带动了你的消费和习惯。 社交电商跟过去不一样了,不管人所处的圈子和人所处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在重新定义流量和商品组织形式。每个用户是个购买者的同时,也是个分发者。所以是一个去中心化、高效、裂变的社交网络。 整个社交电商如果只有前端流量创新不成立,或者不足以长到足够大。社交电商刚好满足了很大的特征,它通过前端的流量创新驱动了后端供给侧的创新。今天一个好的东西,一个用户推荐以后在很多微信群会炸开。会导致一个典型的特征,少SKU深库存,这样对精选和供应链的把控非常重要。 首先是货源。今天能不能把供应链压缩到最短,最短的前提具备把一个商品快速买到的能力。在贝店上,我们主推品一天可以卖1000万。同时对于下面的常态推荐的几百个品,好的品卖几百万,差的卖几十万。它用心精选每一个商品,每一个商品背后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我们今天卖贵州的鸭蛋,我们专门拍了一个纪录片,讲述它背后的故事。做到源头的货源,实现极致的SKU非常重要,丰富不是问题。 整个选品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