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比亚迪在宁波开了一场发布会,没发新车,发了一款芯片。 像比亚迪这样的车企确实挺「奇葩」的,从数码 3C 的电池到汽车动力电池,再到整车制造,无所不通。 近日,比亚迪再次刷新了坊间对其公司业务的认知,比如说不声不响弄了个芯片。 这块芯片有个并不太好读的缩写 IGBT,全拼和中文名是这样的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 先交代一下,这不是比亚迪的发明,你马路上见到的新能源车上都搭载了 IGBT,但供应厂商无非就德、日、中三国那么几家。 为数不多主机厂里头自主在研发 IGBT 的,除了比亚迪,丰田算一个,其余基本都依赖英飞凌等供应商。 一般主机厂「越俎代庖」干了供应商的活儿,原因很简单,关键零部件不想被供应商「掐住」脖子,同时做到成本可控。 从手机 PC 到现在的汽车,芯片之争格外激烈,不少国产品牌喊出了「国产芯」的口号,为了这个目标,比亚迪在半导体行业已经努力了十余年。 IGBT,电动汽车的「命根子」 对于电动车而言,IGBT 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直、交流电的转换,决定了车辆的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等。在车内,IGBT 芯片的重要性不亚于电池电芯。 了解电车结构的人肯定知道,电车不是想象中的接电就走,电控系统格外重要,怎么高效地运用电能是考验工程师的一个重要命题。 从汽车到地铁、高铁等轨道交通等等一切用电驱动的载具中,IGBT 无处不在,具体由封装形式不同分为模块和单管,最基础的还是芯片晶圆。 很容易想象,电压越高,对于 IGBT 的要求也就更大。从车用的 600V 到轨道交通的 1100V-3000V,电流都需要 IGBT 来「驾驭」。 原理类似于喊了很多年的变频空调,在车里头,IGBT 也是通过改变电流的频率来实现电机的转速,从而输出所需的动力。 另一方面,除了能「驾驭」电流,IGBT 还需要保证能耗。众所周知,「发热」是电子元器件的致命杀手,为了保证元件能够正常运行,发热就需要散热,这也就意味着车辆需要额外的电量去维持温度。 一来二去,能量的损耗将大大影响电车的续航,所以从源头上抑制发热是关键。 无论是车辆性能还是续航表现,IGBT 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几乎所有的比亚迪新能源车都搭载了自主研发的 IGBT,只能说全新一代唐 EV 百公里 4.4S 加速能力和等速 600 公里续航绝非偶然。 「造芯」很难,比亚迪发布的 IGBT 4.0 有什么特点 和所有芯片一样,IGBT 的研发制造同样设计门槛高、制造技术难、投资大。 我们来看一下官方的「硬核」科普 芯片要求:
至于加装到车里还需要考虑到模块化等等,和数码 3C 产品「舒适」的工作环境不同,车规级芯片还要应对严苛的行车工况。 相比市面上的主流产品,比亚迪宣称自家的 IGBT 4.0 具备以下优势: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