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团买菜”开通测试,同名App已可下载,首个线下服务站亦已于上海市虹口区周家嘴路开通。 据了解,这是美团小象事业部新推出的测试性业务,目前仅在上海一城推出,当前服务范围仅限于周家嘴服务站周边1.5公里内。 相关介绍显示,“美团买菜”是以“生鲜电商”和“社区化服务”为切入口,为用户提供足不出户、优质实惠的买菜体验和配送服务。 美团买菜的App介绍显示,其将主打“层层严选的品质商品、高竞争力的价格、准时快捷的配送体验”。测试期间,可实现“便宜好菜,最快30分钟送上门”。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蒋佩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互联网+买菜,其实看起来新鲜,但很多平台都做过,没做好。 美团买菜,其实可以视作是生鲜电商和社区电商的一种结合,走的路线则是过去一些区域型生鲜电商所测试的,在一城一地推出“当日生鲜”和配菜的路数,进而可能以一种健康食谱的方式,来进一步细化这个市场,同时和普通的农贸市场,以及跨区域配送的生鲜电商形成差异性。 这种切入口,可谓垂直,但由于过于垂直和适用人群更多的是无暇卖菜的白领,而出现相当的局限性。 本身,只是作为美团外卖的另一种补充,即不想外卖、却又无暇卖菜、无心配菜的少量人群,可作为一种自己动手做菜的简易操作模式。 其实这个赛道上不缺玩家,美团买菜基于自己的平台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很难。 这个赛道上,玩家的类型表现不一,有各种电商如苏宁、京东以社区为基点开设的小店,在提供综合化服务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门店生鲜配送能力。 此外,生鲜电商在做跨区域、大数据体系下的生鲜调配同时,也在进行类似的精细化社区契入;包括许多大型线下商超,本身也在结合自己卖场中的生鲜,逐步提供3到5公里的配送服务。 由此,流量的获客能力也就会被高度稀释,并分散到不同平台中,并非美团一个超级平台做流量导入就能成功。 个人认为,在这种社区级的生鲜电商中,个性化的健康、康养食谱和对应的生鲜菜系的周期性更迭,以及针对社区人群特征进行更精细的食谱分析,进而在生鲜上有更多“小数据”上的差异性。 这个,比较容易达成的,是表现在平台的多元化食谱的周期性更迭,尤其是对一些健身、健美、养生、养老人群的精耕,或许更容易达成“占领”效果。而非铺开一摊菜、任君选择,毕竟如此,除了造成仓储和配送的成本激增外,也会带来极大的浪费。 不过,虽然赛道上站满了玩家,但没一个晋级头部,还处在盲人摸象阶段。 毕竟,真正进入到社区电商,无论是销售何种商品,其都不同于泛地域的电商模式,需要对社区人群的数据进行更多的分析。目前,都还是在一种试水和收集数据的状态。而且必须和泛地域的电商有区别,否则只会左右互搏,无法真正进入。 常规电商的数据,对于精耕社区电商的意义不大;外卖电商的数据有参考价值,但本质上来说和“卖菜”的人群画像,尤其是社区一层的,差异也极大,很容易变成误导。 ? 所以,都必须重新进入,获取数据,修正画像。 各位看官,你会在美团上买个菜吗?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