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有531位,其中来自企业的候选人有114位,包括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百度*副总裁王海峰、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官王坚等。 实际上,2013年的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中“民营企业”入选也引发了一时的质疑浪潮,至今日,民企进院士候选名单又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和质疑。那么,企业家或者企业高管能否当选院士?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民企进院士往往面临评选制度和社会考核双重门槛。对于专注学术研究的科学家而言,是更为纯粹的科学贡献;而“企业家”则会因为身份特征和商业行为而不被认可。反观美国,富兰克林是英国学会院士,同时他也是美国历史上*富有的富豪100人之一;爱迪生作为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创立了通用电气公司的名副其实企业家;往近了说,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也都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不仅是鼓励,而且要落实民营企业选院士,我们的社会觉悟或许比美国来得晚。 当选院士需要是什么样的“科学家”? 鼓励民营企业选院士,其实是对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断创造创新,并且为国家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企业的一种高度认可。早在上个世纪,国内也有近十名“企业家”当选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名单中也有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优秀企业家身影。 而目前中国现有1000余名中国籍两院院士中,出自民企企业或者机构的仍然凤毛麟角。企业家当选院士“难”,实际上还受限于“企业家”这一的特殊身份。大众对于院士的认知和期待,是兢兢业业钻研学术的科研人员,而企业家则经营着成功的企业,同步有“商人”特性。 这就意味着,学术和市场似乎是被切割的两半? 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曾经提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须是科学家”。何为科学家?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统一性的客观数据化重现与认识、探索的人。 而实际上,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科学家的探索维度也在逐渐丰满。不仅仅是在学术上的探索研究,也包含了市场范围中,那些通过技术创造创新去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活动。在美国,SpaceX公司发射了载人飞船、国内百度也在发力无人车等领域……创新是科学的出发点,而科学的*终价值在于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所以无论是学术领域还是市场中的企业,都是“科学家”的样子,也都具备获得“院士”的入选资格。 身份并非关键,其社会价值是重要标准 在美国,70%左右的科技人员都在企业,*杰出的科研成果也出自民间企业,而孕育了7位诺贝尔奖的贝尔实验室实际上也属于朗讯科技公司。反观国内,70%的科研人员集中在公立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所,剩下也大多在国企。民营企业撑起来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在院士名单中企业家却是没有几个。 社会会存在对企业家的“商业”行为质疑,而实际上,“院士”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多是对于社会贡献价值的认可。比尔.盖茨缔造了微软帝国,乔布斯推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处于什么身份,都对各自领域作出卓越贡献,推动民生进步和社会进一步繁荣。 2019年1月,《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从民营企业中推选院士。 在19年公布的院士候选名单中,531位名单中114位民营企业家和管理者,这个候选占比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中国对民营企业家的科学价值觉悟,也许比美国来得晚,但是至少并未迟到。 中国科协回应李彦宏增选院士提名中,认为其贡献在搜索。百度的搜索确实颠覆了一众网民的信息获取方式,是一种随时随地“百度一下”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开始。而实际上除了搜索之外,李彦宏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同样成绩卓越,并曾被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称为“中国AI行业的启蒙者与设计师”。 民营企业家或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但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体,民营企业家同样在重塑各自领域,为用户带来全新生活体验,也书写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价值。 114名民营企业家,凭什么候选院士? “提名候选人时,在坚持标准条件的前提下,要注意对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线及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科技专家的提名”。 根据《中国工程院关于2019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不难看出,此次进入院士候选名单的民营企业家和管理者,都是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佼佼者:阿里巴巴的王坚、比亚迪的王传福、百度的李彦宏、王海峰…… 实际上,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落地为成果,让我们触摸到更前沿的生活,包括无人驾驶、万物互联时代也正离我们越来越近。李彦宏素有“AI先生”之称,在去年还被授予“改革开放先锋”的称号,近年来李彦宏带领百度聚焦AI领域探索,在交通应用场景中AI技术的不断落地,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慧出行;而来自比亚迪的王传福,作为技术型企业家,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IGBT功率半导体等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此外,作为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的王坚,擅长综合技术管理和顶层架构设计,也给阿里奠定了坚持的技术基础。 当下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也为推动国家科技、经济进一步腾飞作出重要贡献,只有尊重企业的创造价值,让民企进院士成为可能,才能构筑一个兼容并包、多元开放的科研生态体系。 “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科技的走向”,在政策上,民营企业的技术专家被鼓励且应当享有被提名权。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