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移动互联网广告信息组长周崧?|:用户信息保护标准

2016-08-12 20:52:48

  搜狐科技消息

10月25日,第13届中国互联网广告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移动互联网广告信息保护标准组组长周崧?|先生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他为我们解读移动互联网广告用户信息保护标准。

以下是演讲全文:

周崧?|: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代表框架标准组的第一个单元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互联网广告定向投放的用户体系,这是在去年的3月14号的时候通过了第一次的发布,今年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修改,目前这个修改正在各成员单位当中讨论。整个框架标准的产生是得益于整个互联网广告行业对精准投放以及对效应的需求,精准是广告业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从整个行业角度来说,广告主需要节约广告的花费,媒体需要减少广告版面资源的浪费,消费者需要真正有用有价值的消费信息,这三个因素是决定了我们整个行业一直以来在追求精准投放和精准定向方面的内容。定向是实现精准的技术手段,目前在整个中国互联网技术领域当中,大约有以下一些定向方式,包括地域、时间、频次、上下文、搜索、兴趣、性别、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的垂直的内容的定向。

这些定向技术的使用,我们在前年开始准备起草行业标准的时候,做了一个广泛的测试,在测试当中我们会发现,定向技术的使用使得精准投放的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大概测试了一下在同一广告主的同一创意当中,定向组比非定向组提高了4倍多,比其他提高了30%以上,所以对于整个互联网广告业来说,定向技术是我们提升精准效率,解决广告主、媒体、消费者三方需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使用定向技术的互联网广告精准投放的商业机会,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第三方的预测,在2012年到2016年之间,无论中国市场还是在北美市场,互联网定向广告技术的商业发展空间都有将近100多亿,根据最新的数据,从前年到今年为止,两年的时间互联网定向广告技术的市场基本上都是以30%到70%的速度在发展。

在这样大的环境之下,也就是督促和鞭策我们行业的这些公司在对定向技术使用当中对于消费者或者用户的个人信息,特别是隐私和敏感信息进行保护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在中广协互动网络分会的引导下成立了工作组,这个工作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实施了发布了第二大定向广告个人信息的保护框架标准,整个框架标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框架标准基本的主体文档。这个是各个会员单位经过签约实施。在个主体文档之下包括标识使用规范,用户选择机制,服务及响应机制,个人身份保护等几大块附件组成,这是整个框架标准的文档组成部分。这里包含了从定义,从法律角度,从信息保护角度,从行业规范以及从技术实施及识别方面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定向广告上的使用进行约束。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在互联网定向广告技术当中采集的用户信息主要有哪些?在公开的市场和媒体上有一些误解,一旦用到互联网定向广告技术就可能会严重的损害或者是侵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其实这点可能是公众和市场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比较有限造成的误解,在互联网定向技术使用的时候隐私很少或者被有限使用的,大部分情况下,互联网定向广告技术采集的用户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访问者在互联网上看过那些东西,到过哪些网站,买过那些东西。

二是基本属性,包括地域、时间等。这些公开信息在互联网上都是有纪录的。

三是场景分析。消费者在上网的时候,比如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网吧,还是在公开的咖啡厅或者是车站,或者是其他的公共场所,还是在家,这些都是场景信息。

四是人工统计属性。目前在互联网上用的比较多的是性别、年轻跟职业,其他的统计属性相对来说,互联网采集的难度比较大,精度比较低,所以用的比较少。真正消费者个人的隐私信息是非常有限的,第二敏感信息相对比较少,互联网定向技术在采集用户信息的时候一直在遵循有限、减少不必要使用的来使用或者是来采集。

第二、有一个基本使用就是用户ID。在用户设备方面,我们这次修订的重点是针对移动设备的ID修订,目前行业主流包括了移动设备的ID帐号,网络设备的ID地址等这些内容,我们相应的做了规范和技术上的实施要求。对于用户惟一识别ID整个行业规范的基本要点就是惟一性,时间限制,这个时间限制并不是无限期永久的保存这些ID,所有用ID必须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比如在12个月,6个月,3个月之内是有效的,超过这个时间范围自动失效。

第三、用户可以清除和控制。所有消费者在得知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有权处理这个ID使用,这个ID在用户的主动操作下失效,这个是在行业标准当中对用户识别ID的基本标准。

还有一块是去身份化指引,当我们有限的采集用户信息的时候,为了防止和避免过多的信息进行整合之后进行反向推导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我们做了一个去身份化的指引工作,我们行业标准定义了用户的信息精确的定义信息,比如生日和纪念日,用户直接的联系方式,比如电子邮箱,电话号码,身份证信息,驾照信息,社保号码,这部分是移动目前比较新的采集,比如指纹,血压等等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受到保护,并且在使用和采集、加工和交换的时候,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之后才能进行使用。

用户信息的脱敏处理办法,这部分要求行业的单位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目前行业主流的做法是隐藏、合并,我们做了技术上的指南。接下来

用户的授权使用,这个是特别重要的。第一允许任何消费者在任何情况下清除他的用户信息被所有的第三方机构或者第二方机构包括第一方机构使用时候的控制权,清除或者拒绝使用。另外,我们也设置了一些行业推荐方法,包括用户选择机制和框架标准的使用规范,我们要求所有的成员单位提供提示以及告知以及提供停止服务的机制。各位其实从去年开始如果留心的话可以看到,从去年开始PC端的广告当中,有些广告位当中加上角标,这个角标在提醒用户,当他在浏览网站的时候,这个广告位正在使用技术的方法在采集一些信息,我们定向广告投放,点击这个角标之后可以联系到隐私保护或者隐私政策,在这个页面上面各成员单位目前正在积极的更新和改进它的处理机制,可以使得消费者在这个页面上自由选择,允许继续跟踪还是停止跟踪。

到6月份为止,整个行业会员单位当中每天大约有40到60亿左右的广告已经开始加上了标识,从今年年底开始移动端的广告部分加这个标识,在PC和移动端所有使用定向广告技术在采集消费者信息都会陆陆续续加入这些标识以提醒消费者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并且也会声明采集信息是符合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在未来,我们提出了一个更新的机制,在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在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之后,有更多的行业规范会陆陆续续的出台。

以上的部分就是我们在消费者个人用户信息保护的部分框架在过去所做的工作。再次感谢协会,再次感谢行业成员单位,特别是核心专家组的同仁,对这个工作的积极的支持和努力。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