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维网 2019年08月29日)尽管一路以来有不少关于Valve Index的拆机图解,但日前一位网友的分享向我们展示了这款设备的复杂内部结构,包含头显的双晶透镜和屏幕柔光镜。 Valve一直表示Index头显采用了整体的设计衡量方法,每个组成要素都能够彼此支持并旨在最终提高VR体验的整体保真度。 日前Reddit用户GamerToTheEnd显然是以科学之名牺牲了价值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600元)的头显设备,并使得我们能够一睹里面的构造。需要注意的是,GamerToTheEnd的拆解清晰得呈现了Index的双晶光学元件(与市场同一类别的其他头显相比,这是一种新颖的组件)。 据我们所知,同一类别的其他头显都菜肴能够单晶光学元件(特定头显比其他头显更为复杂)。对于Index,Valve是将两个透镜打包成一体。更多的光学元件意味着增加了对光线通过透镜方式的控制(但同时意味着更高的重量和成本)。 延伸阅读:什么是双晶光学设计,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Valve在发售产品之前曾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双晶光学元件是为了提高透明度并减少透镜失真。尽管Valve似乎确实实现了他们的目标,但我怀疑双晶光学元件是造成Index出现明显透镜眩光的原因之一。 对于GamerToTheEnd的拆解,我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先前所不知晓的元件:“屏幕柔光镜”(又称柔焦镜/或漫射器。其由腐蚀成凹凸不平的透明玻璃做成。当光线通过透镜表面时将出现散射,从而使令画面轮廓柔化,并产生一种“柔光”效果)。这种组件通常用于模糊图像,从而减少明显的纱窗效应。据我们所知,只有三星玄龙+和索尼PSVR采用了柔光镜。 玄龙+的柔光镜存在争议,因为与初代玄龙(不含柔光镜)相比,这个组件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但对于Index,我们从未想过Valve有采用柔光镜,同时没有听过其他人有说明指出。所以,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发现。 除了双晶光学元件和柔光镜之外,这次拆解再次说明了支持ISP调整所涉及的机械复杂度。 IPD调节机制不只是移动透镜,它对称地移动两个透镜显示组件。这里的机械公差非常小,因为为了帮助用户调整IPS距离,头显是以电子方式报告精确至毫米级别的IPD宽度。 通过允许透镜彼此靠近或远离,头显将能够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理想的光学位置。为实现这一目标涉及一定的附加元件,而这很可能是Oculus选择不为Rift S增加物理IPD调整功能的一个原因(即便这意味着会减损一定用户的体验质量)。 更多关于GamerToTheEnd的拆解信息,请查看完整的图册图解。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