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今年种黄金荚,村里收入最高的是,贫困户党德云一家。这是今年暑假,他的母亲与儿子在地里摘豆子。 国庆前,黄金荚下市。黄金荚产业做到第3年,蒋朝林终于有成就感了。黄金荚,一种金色的四季豆,四川藏区丹巴县特色农作物。 蒋朝林是丹巴县岳扎乡八科村村委会主任,也是当地黄金荚产业带头人,“我们刚刚把今年款结完了,老百姓普遍增收了,多的有10倍。” 黄金荚可考的种植历史有70年,成为产业是2017年。在其不长的产业历史中,因为缺乏销路,前两年写满了挫败与迷茫。 今年6月,黄金荚在盒马全国门店上市,用时三周,从无人知晓到供不应求。八科村民的致富增收的通路,就此被打开。 政府的信心在黄金荚热销之后,亦被点燃。7月,丹巴县在做了专业征询后,号召农民扩种,八科村9成农户种上了黄金荚。由此,丹巴县委书记何文才把八科村称为 “盒马村”。 地方特产借力盒马跻身国民美食,黄金荚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欠发达地区高效增收路径的探索,八科村已有心得。 种菜还挺有意思的 图片说明:地方特产借力盒马跻身国民美食,黄金荚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0月25日,盒马供应商江孝明要和蒋朝林,把今年黄金荚的款结了。八科村的黄金荚产业,采用的是合作社模式。村民们在蒋朝林家的院子里坐着,互相拉着家常,心里惦记的是,今年可以赚多少钱。 村民需要这笔钱。 八科村有60户常住人口,大多为藏族,2018年人均年收入在5200元。今年种黄金荚的农户,达到53户。 丹巴县选择在八科村做黄金荚产业,有几个考虑。 从种植历史来看,村里种黄金荚的历史没有中断过。从种植条件来看,八科村属于干热河谷地带,土层深厚排水性好,适合黄金荚生长。从扶贫攻坚角度来看,八科村需要产业。 只是,产业发展的前两年,农民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报。丰产的黄金荚,一车车运到成都、康定去,无人问津之后,只好倒进了垃圾堆。 和江孝明算好款,蒋朝林开始核算每家的收入,数字让他欣喜,“去年全村的黄金荚也没卖出多少斤。今年大家全部增收了,很多户卖了一万多。“ 一万多元,在村里是笔大收入。蒋朝林的情绪很快感染到蒋家院子里的人。有人说,没想到种菜还挺有意思的,去年觉得没钱赚了,今年居然半年赚了一万多。也有人说,看来种什么都比种玉米强多了。 贫困户成为收入最高的种植户 图片说明:高效增收的路径,八科村已经有了一些心得。 增收的人家里有蒋朝林。他家种了四五亩的黄金荚。去年他运着村里的黄金荚到处推销,卖了不到1000元。那时,丹巴县也想了很多办法,帮忙卖。比如往县里各个单位的食堂里推荐。 今年,蒋朝林赚了15000多元。他以为自己是收入最高的。核算完全村,才发现比他高的,好几家。收入最高的是党德云家。党德云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他家的收入只有一万出头。 平时党德云在外打工,妻子肖学凤在家务农。与种植大户蒋朝林不同,党家种的黄金荚,面积只有一亩多。 村民们很好奇,为什么党家的产量有这么高?蒋朝林也来问肖学凤。 肖学凤介绍了高产的秘密。 “一批一批的要摘干净,不好的、畸形的都要清理掉,你们不要舍不得。你这批没清理好,就会影响下一批豆子。“她说。 蒋朝林想起来了,盒马买手和他提过这样的建议,他也给村民们传达过,但只有肖学凤这么去做了。 “学凤,明年大家都跟着你种。”村民有了共识。成都盒马生鲜采购总监熊志然,是发现黄金荚的人。 “村民增收,我们很开心。盒马一直致力于不断挖掘好吃,但别人不敢做的好东西。把以前无人问津的黄金荚,卖火只走完了第一步。实现产业确定性、规模化、标准化,还任重道远。”熊志然说。 图片说明:八科村的农业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离明年的黄金荚播种,还有5个多月。蒋朝林说,以前藏区天冷了,大家就闲了。现在,村民们已经不想闲下来,“盒马下了甘蓝的订单,我们已经种上了。高山环境好,种的菜城里人喜欢。”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