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中午,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项目实验获得成功,并创造了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 11月的广东正值秋收季节,测产验收在秋阴里展开。经过现场收割、称重和测算,袁隆平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晚造实割亩产705.68公斤(干谷),加上早造的亩产832.1公斤,最终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折合3075.56斤)。 测产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广东气候特点是高温高热多雨,水稻极易有病虫害,要实现增产并不容易,尤其今年梅州地区晚造天气灾害明显,台风“海马”带来的风雨影响很严重。该项目华南双季稻两季产量相当于以前的三季,是重大突破。 袁隆平在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超级稻的第五代技术,此次项目成功,代表着中国水稻产量创下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而且本次不仅产量有突破,这个品种的大米质量可以与日本的越光米媲美。 这次验收的项目是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在全国38个百亩示范片中唯一一个双季稻科研攻关项目。 华南双季稻3000斤技术攻关项目自2015年启动,由广东省农业厅组织,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单位。广东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陆国煌说,该项目采取“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好气灌溉,全程机械化,绿色统防统治病虫害。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马国辉说,全程机械化操作是该项目技术特点之一,这也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有利于今后大规模推广。 我国现有水稻种植面积4亿多亩,其中华南双季稻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等地,播种面积约2亿亩,年亩产量约900公斤。如果这一技术能够大面积推广,即使按照每亩年产量提高100公斤算,也将明显增加我国粮食产量,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